大兴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北京大兴信息网  日期:2006-02-01 00:00 打印 【字体:

----2006年1月10日在大兴区第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大兴区代区长 林克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大兴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也恳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五年,在区委领导下,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大政方针,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加强管理,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一)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预计“十五”末比“九五”末增长1.5倍以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的比例由2000年的19.7:35.9:44.4调整到2005年的9:44.5:46.5。预计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倍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累计完成4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预计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亿元。

  (二)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各项支农政策。加快实施都市型现代农业“221行动计划”,农业主导产业得到优化。院区合作取得实效,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建立。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拓展就业渠道,农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2%。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初步改善。实现村村通柏油路;完成4.5万户农村厕所改造;启动“新农村、新民居”建设试点工程;建成25座联村水厂和7座单村水厂,解决了258个村、16.5万农民安全饮用水问题。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确权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完善,分别于2002年、2004年在全国率先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5年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4.2%,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20%。

  (三)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大兴新城规划》、各镇镇域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市道路改造、公路建设、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60余项重点工程。从保障农民利益出发,创新模式,全面启动大兴新城北区建设。与市自来水集团合作,完善大兴新城供水系统,为大兴新城建设提供供水保障。高标准完成京开、京津塘高速路、104国道及第一道、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工程,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强化基层管理,完成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组建工作,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积极开展13项城市环境专项整治,在全市郊区县中率先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分类压缩、密闭储运和无害化处理;狠抓大气、噪声、水源污染防治,建成21.6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和18.9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划定160平方公里水源保护区。以工业、房地产业、旅游业为产业支撑的4个特色小城镇初具雏形。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圆满完成撤县设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取得较大突破。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调整商务、水务、规划、国土、安全生产和国有资产监管等管理体制,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加强软环境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企业年检事项,全面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政府部门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建立土地储备机制,对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在土地市场化运作方面进行了成功尝试。公益性项目试行代建制试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招标制度。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开展“银政”、“银农”合作,建立政府信用融资机制,与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北京银行实施全面信贷合作,为加快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对外开放取得实效,“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实现2.1亿美元,外贸出口累计实现66.3亿元。

  (五)科技、教育、卫生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完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46项,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396项。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发展,完成近600公里信息化网络建设工程,为信息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积极推进教育设施现代化、标准化工程,新建改建校舍30万平方米;完成45所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和规范直属学校命名工作。着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北师大等8所高校开展全面合作,北京八中等7所市级名校在我区设立分校,全区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新提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立大兴区职业教育集团、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协会,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建立,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获得“全国社区卫生示范区”称号。取得抗击“非典”重大胜利和防控禽流感阶段性胜利。“四级”文化工作网络格局初步形成,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计划生育、档案、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较好成绩。

  (六)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区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开展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荣获“首都文明区”称号。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区。国防动员工作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落实。五年来,区政府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和向政协通报制度,主动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300多件。广泛听取专家、民主人士、基层群众意见,积极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深化。加大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政府便民电话反映问题的办理工作,坚持区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各级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大力支持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工作,积极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政策。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加大对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确保社会稳定。

  (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预计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70元。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每年保持在70%以上,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

  过去五年的实践证明,大兴区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形成了一套较为清晰、符合大兴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有效措施,磨炼出一支甘于奉献、求真务实、善于攻坚的干部队伍,营造了一种全区上下抢抓机遇、共谋发展的工作氛围。未来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走出一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路,我们也坚信,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体会,也是“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善于学习和运用各种调控手段驾驭经济,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尽快扩充总量,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是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适应发展形势,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依靠创新突破难题,才能使全区经济社会在创新中加快发展,地区竞争力在创新中得到提升。

  三是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只有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切实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解决好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四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只有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各类生产要素创造良好公平的外部环境,才能解决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五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只有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建设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我们才能有正确的工作方向,现代化建设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及全区人民辛勤努力、共同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支持合作的结果,是驻区中央、市属单位、驻区各部队以及关心大兴区建设的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主要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统筹城乡发展需加大力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对外开放、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还有不小差距;政府软环境建设与全区加快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多不适应,服务管理方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改革和发展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工作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大兴区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纲要(草案)》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我们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根据《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关于制定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基础上,扩充经济总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乡管理;继续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大力提高改革开放水平,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富有特色、宜居宜业的新大兴奠定牢固的基础。

  《纲要(草案)》与全市城市空间布局相衔接,确定了未来大兴区“中部一体、东西两翼、产业集群、城镇组团、生态融合”的发展格局。“中部一体”是指位于首都南中轴延长线上的区域,与首都功能核心区联成一个有机文化整体。“东西两翼”处于北京市东部和西部两个发展带上。“产业集群”是指以各产业功能区为中心,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实现特色产业聚集、规模发展。“城镇组团”是指以大兴新城、亦庄新城为核心,重点镇为基点,聚合各种资源,打造产业发展和人口居住相对集中、人文景观各具特色的功能新区。“生态融合”是指以绿化美化为主体的生态园区穿插于新城、组团之间,渗透于功能区之中,实现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大兴。

  《纲要(草案)》按照未来大兴发展格局,提出做好全区产业布局,重点建设四大产业功能区,形成产业规模。一是在两个新城及城乡结合部地区,重点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北部产业功能区。二是以北京城市南中轴延长线建设为契机,着力建设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中部产业功能区。三是借助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和104国道沿线区域,重点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东部产业功能区。四是以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为依托,在京九铁路以西和永定河以东区域,加快建设以生物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主的西部产业功能区。

  《纲要(草案)》从实现全区跨越式发展全局出发,确定“十一五”期间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奠定,重点产业功能区和支柱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提升。城乡建设的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兴新城和重点区域的带动作用显著发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水平,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状况继续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新进步,建设宜居宜业新大兴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据此,《纲要(草案)》进一步确定“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比“十五”末降低15%和20%左右。

  (一)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必须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壮大经济实力为目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基础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必须紧密结合首都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打造支柱产业,提高现代制造业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技术密集型和服装加工、印刷包装、食品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运用新技术加强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重点加快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完成产业基地9.09平方公里土地开发,产业区全面建成投产,配套公建区建设达到一定规模,打造国内知名的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旅游会展、中介服务等为重点,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启动京南物流基地项目,完成商品大世界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仓储、配送网络。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区外企业总部、结算中心落户大兴。着力引进实力强、信誉好的知名商业企业,吸引跨区域消费者。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

  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启动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做好基地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入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力争形成我区特色产业。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提高规模和集聚效益、提高资源节约水平和利用效率入手,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地区企业准入门槛,着重引进资源消耗低、技术含量高、投资密度大、产品市场好、税收贡献多的优质企业。加快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继续完善政策扶持机制,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建立劣质企业淘汰退出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逐步在全区推广。

  (二)坚持城镇建设与管理并举,努力提高全区城市化水平。

  以“新北京、新奥运”为契机,加强城镇建设与管理,构建现代化城镇体系,创造良好的产业载体和理想的工作生活空间,核心在于科学规划,关键在于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并举,重点在于形成特色。

  按照组团发展的思路做好城镇发展布局。紧密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发展条件和因素,以大兴新城和亦庄新城为核心,以重点镇为基点,加快发展六个城镇组团,即:大兴新城组团,主要包括黄村镇、西红门镇和北臧村镇北部;亦庄新城组团主要包括旧宫镇、亦庄镇、瀛海镇、青云店镇;庞各庄组团主要包括庞各庄镇和北臧村镇南部;榆垡组团主要包括榆垡镇和礼贤镇南部;安定组团主要包括安定镇、魏善庄镇和礼贤镇北部;采育组团主要包括采育镇和长子营镇。通过深化各组团规划,加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推进项目建设,促进组团的形成。

  全面推进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编制完成各项规划,为高质量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创新城镇开发建设机制和模式,吸引有实力的建设主体,提高城镇开发建设水平。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大兴新城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60万人口,未来五年,必须积极促进大兴新城承担中心城区疏解功能,全面提升辐射与带动能力,建设高标准、相对独立的具有综合性区域服务功能的“京南绿色新城”。加快启动大兴新城核心区建设,以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促进城市功能完善,不断提供满足现代化城市生活需要的文化、体育、商业、休闲等公共场所和设施。继续建设结构合理、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住宅小区,加快推动危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充分利用资源和政策优势,加快庞各庄、榆垡、采育和安定四个重点镇发展步伐,提升城镇现代化建设水平。扶持一般镇发展,逐步改善镇域面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抓好中心村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引导农村人口适度聚集。

  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系统,突出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状况。做好新城与镇村连接,实施各级道路修建和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大兴新城与市区连接线工程,引入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做好地铁4号线南段工程筹备工作并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完成供水、供气设施与市区市政大管网对接,完善农村饮水工程,到2010年所有村实现安全供水。推进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领域为重点的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信息网络、有线电视及广播村村通目标。搞好城乡电网和城乡居民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加强市政、电信、邮政以及街道公用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提高城镇管理效能。坚持依法、科学、从严、有序管理城市。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加强城市管理基础工作。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建立以人口、社会单位、环境和市政设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数据信息库,逐步推进城市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坚持集中治理整顿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举。切实加大城乡结合部、商业繁华路段、校园周边、交通拥堵路段、刑事案件高发区等重点区域和部位的经常性管理力度。加强城镇安全管理,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

  (三)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本着农民辛勤劳动与政府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水电、机械化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加快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构筑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积极抓住奥运商机,实施品牌战略,拓展经营领域,推进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和企业化经营。加强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巩固和扩大农产品在首都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充分发挥国家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示范作用,培育龙头企业,提升现代农业整体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投资方向,加大对农村的投入,重点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做好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各项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新型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按照“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思路,使农民的资产能够产生稳定的收益。推行符合实际的征占地政策,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支持和引导农民按照总体规划和发展要求自主开发和创业,共享城市化、工业化成果。推进各种流通组织建设,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直接对接,拓展农民经营领域,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提高农民收入。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未来五年,必须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加大区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努力提高社会公益事业水平。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农技推广等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进行生产创新、管理创新,提高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创新人才开发与管理体制,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优先发展公共教育。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支持力度,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推动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转移。加大教师培训和引进力度,进一步提高师资整体水平。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首都名校到大兴建立分校,努力使农民子女享受城市同等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稳定提高适龄人口的入学率、升学率,夯实普教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积极推进产学结合,以就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建立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不断提高民办教育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农村等基层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支持和引导首都名牌医院在大兴区开办分院或联合办院,推进优质卫生资源向农村地区转移,改善全区卫生服务条件。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区、镇、村三级动物防疫队伍,建立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理机制。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善区、镇、村、户四级文化网络,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抓好文图两馆、影剧院、少年宫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新城北区体育馆、档案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和管理运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充实执法力量,加大文化娱乐场所执法力度,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环境。加强地方史和地方志编纂工作。紧抓奥运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强社区、村镇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和群众身体素质。

  (五)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县功能定位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大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强化人口调控管理。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为目标,制定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人口承载量。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加强对人口规模和结构的调控。合理调整人口分布,优化区域人口结构,有步骤推进农村人口向重点镇、中心村转移。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和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综合管理。高度重视老龄化社会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努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区。高度重视水资源、土地、能源等问题,树立全民节约意识。坚持“开源、节流、保护、利用”方针,加快节水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大力推行先进灌溉方式,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严格限制用水效率低、耗水量大的企业在本地发展。推广应用节水型生产工艺设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指导,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机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改善能源消耗结构,推动生产经营场所和建筑节能,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

  加强环境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快大兴古桑国家森林公园、榆垡万亩生态旅游区、永定河生态旅游区、三海子地区国家生态公园等大兴自然景观开发建设和开放运营。高标准完成产业功能区、交通主干道绿化带、河道护坡植被林带、农田林网和镇村绿化建设等重点绿化美化工程,到2010年全区林木覆盖率保持在30%左右,大兴新城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切实加强环境整治,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幅度降低煤烟型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治理扬尘污染,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完成新凤河改造、南红门灌区再生水利用工程,加快大兴新城、各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重视治理农村地区水体污染,强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粪污无害化处理。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加快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完善回收和集中处理体系。

  (六)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一五”期间,必须从解决困扰发展的问题入手,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向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创造有利于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健全社会预警与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和风险能力。加快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创新,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行政务公开,促进政府机关工作规范化、服务标准化,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行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听证制度,严格决策规则和程序,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自主创新、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倾斜支持。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区镇财政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政府公正履行职责的公共财政保障体系。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健全政府投资项目评估论证制度,政府投资和信用担保贷款必须符合投资方向和范围。建立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行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经营性资产特许经营。扩大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范围。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包装上市。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防范金融投资风险。

  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改革壮大我区国有、集体企业规模。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在企业改革中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有效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推进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发挥效益。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聚集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力度,重点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带动自身发展。拓宽利用外资渠道,鼓励外资投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扶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形成支柱产业,拉动全区经济发展。

  (七)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必须把维护和实现好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困难,搞好平安创建,构建和谐社会。

  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工作。建立就业培训长效机制,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对全区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进行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着力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实行开发项目与安置就业紧密挂钩制度,提倡和鼓励企业安置区内劳动力。规范劳动力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保障劳动者就业权利。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加强镇村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重点解决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体系,严格执行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和职工养老金发放标准。建立健全以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本框架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到2010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50%,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努力做好征地农转居人员社会保险工作。健全救助体系,完善扶持机制,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加强城乡社会管理,建立全方位管理网络。搞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以富裕、健康、互助、生态、平安、知识、文明、民主等为主要内容的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加大对老旧社区、低收入村改造建设力度,切实改善生活环境。加强社区、村级组织建设,完善民主自治制度,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区文明程度。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努力推进全区“双拥”工作再上新水平。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和政协委员协商、通报制度,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扩大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严重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稳定。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和工青妇、工商联等群众团体的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政策。

  三、全面完成2006年的各项任务,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意义十分重大。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着力推进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大城镇建设与管理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6年全区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

  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分类抓点、因村制宜的原则,摸清底数,开展村庄建设规划。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着力转变农民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农村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氛围。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

  夯实产业基础。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要求,提升主导产业,开发新兴产业,调整基础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扩大蔬菜、西甜瓜等保护地面积;完成4万亩高标准节水农业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新建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个、有机果品基地2000亩,打造农产品品牌。注重科技支撑,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继续实施院区合作项目;完善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服务管理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确保年内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1万人以上,完成8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抓好新城北区、生物医药基地征地安置试点工作,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保障农民获得长久、稳定收入。

  倡导文明新风。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年内力争实现村村有文化大院的目标,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率达到84%以上。制定鼓励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见,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改善人居环境。年内投入1.1亿元,解决7个镇45个村2.6万农民饮用水水质和卫生不达标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状况,实施采廊路、磁大路升级改造等公路建设。加快农村改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密闭化和无害化处理工作进程,稳步推进新民居试点建设。

  (二)培育主导产业,壮大经济实力。

  抓好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建设,不失时机地推进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全面对接,乘势发展,用足用好政策,增强对项目的吸附力,力争年内引进5家大企业入区。完成投资7亿元的祥瑞大街、时珍路等12条市政道路和供电设施等工程。加强管理与服务,促进入区企业早日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配套区、北京采育经济开发区、北京精细化工基地、榆垡国家农产品加工基地、北京国际印刷包装产业基地、新媒体产业基地、北京大兴轻纺服装产业基地、京南物流基地等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引进项目力度,发挥聚集产业作用。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完善大兴新城商业配套设施,以百联项目开业为带动,加快商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家乐福超市项目开工。完成北京商品大世界土地上市,年内启动建设。引入金融服务机构,促进北京银行大兴支行挂牌营业。注重借势发展,做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着力引进项目。抓好新媒体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工作。继续办好西瓜节、春华秋实等节庆旅游活动,确保年内实现旅游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3%。

  狠抓招商引资。注重内涵与外延发展并举,在扶持现有民营企业扩大规模的同时,重视走外延式发展之路。着力引进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加强与国内外具备较强实力的招商机构合作,充分利用我区现有资源,搞好项目包装,注重引进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民营企业总部落户我区。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宽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扩充利用外资总量,确保年内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5%,外贸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0%。

  (三)启动新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启动新城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完成大兴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认真做好兴华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启动新城北区体育休闲公园等项目开发建设。开工建设清源西路、芦求路北段、永华路等大兴新城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新城雨、污水管道改造、南红门灌区再生水利用、天堂河污水处理厂、黄村镇垃圾转运站工程。加快老街C区、西黄村地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在新城规划和项目建设上,注重与亦庄新城协调统一,实现整体规划,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强化城镇管理。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各镇、村管理责任,逐步理顺街道办事处和地区办事处管理职能。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严格执法,在全区形成城镇管理执法的高压态势,遏制违法、违章建设,集中拆除一批违法建筑。切实解决广告治理、噪声扰民、小区垃圾清理、老旧小区路灯死角、物业管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新建和改造新城建成区内公厕14座。实施便民畅通工程,通过增加交通管理设施、增设停车场、整治黑车运营等措施,改善新城建成区交通状况。按照拆墙透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的思路,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加快特色城市小品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做好清源、兴丰、林校路街道办事处和瀛海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试点工作。结合立体可视化资源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推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发挥建筑业、房地产业在全区经济增长中的支柱作用,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努力扩大开复工面积,壮大规模。年内力争实现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2 %。房地产业坚持统筹规划开发,优化开发主体,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全面提升住宅品位。

  (四)加强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加快发展公共教育。大力推进农村教育设施标准化、现代化工程,完成庞各庄中学、芦城学校、孙村学校、长子营中学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布局调整步伐,完成大兴一职、五职项目主体工程建设,面向市场,培养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搞好大兴新城综合文教园区规划,做好北京建工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开工准备工作。全面推动与北京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校区合作项目进程,抓好市级名校办分校和大兴二中、兴达中学优质校创建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做好来京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着力构建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建设中医院、红星医院病房楼工程,抓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控制各类传染病重大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基层基础卫生水平,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区。充分利用首都三级医院优势,通过联合办医等措施,带动区级医院学科建设,提高我区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年内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指标。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建设影剧院、少年宫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积极探索影剧院市场运营方式。努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挥文图两馆作用,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抓好竞技体育,力争在市十二届运动会上取得更好成绩。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

  高度重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待遇的落实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月足额发放。加大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确保收缴率达到95%以上。规范基层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发挥村级就业服务站促进就业作用。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年内提供3000个社区就业岗位。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5%以上。继续抓好档案、老龄、残疾人、扶贫济困等各项社会事业。

  切实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认真落实《和谐社区和谐村镇2005-2006年折子工程》,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搞好社区居委会换届,健全社区居民会议制度、协商议事制度,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营造邻里和谐的社会氛围。

  突出抓好安全稳定工作。认真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加大生产、食品、交通、防火等安全监管力度,有效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各项预案,努力提高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打击力度。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加强基层调解,主动防范各类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继续办理一批涉及居民住房、交通秩序、环境整治、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事。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2006年,政府部门必须按照工作细、纪律严、作风实的要求,全力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学习。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在思想认识和知识储备等方面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求,提高整体素质。广泛开展“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活动,带动公务员自觉遵守纪律,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和创一流工作业绩的能力。

  依法行政。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和政协委员协商、通报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决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严格行政执法,强化对行政执法和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强化管理,提高履职能力,按照“职责清、情况明、数字准、素质高”的要求,继续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强化服务。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重点推行网上审批,抓好全程办事代理制向社区和村队延伸,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对驻区中央、市属单位的服务。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办事透明度,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开、公正、透明、诚信的社会氛围。建立奖惩监督机制,加强督查考核,引入社会和舆论监督,促进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利用财政增量部分,统筹考虑社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廉洁自律。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贯彻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坚决纠正政风行风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政府资金使用决策和流向管理,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坚决反对和制止铺张浪费,健全规范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

  各位代表!“十一五”规划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宏伟蓝图,全区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共同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