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介绍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位于北京大兴,规划面积从13.4平方公里扩区至22.5平方公里,园区毗邻大兴国际机场,地铁四号线直达,基础设施完善、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产业专属发展空间,拥有“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国健康产业联盟领军品牌”、“中国生物医药最佳园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承担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健康服务一系列主要任务,肩负着振兴生物医药产业和推动高精尖产业聚集的重大使命。

园区产业

  医药健康作为大兴区主导产业,生物医药基地被赋予新的工作任务和历史使命,下一步将在扩区9.1个平方公里的空间基础上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逐步形成“研、产、商、展、疗”为一体发展的健康新城,打造“1+4+2”产业格局(药品研发检验中心、现代中药、创新化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大健康、动物药)。

发展优势

  · 完整的医药健康产业链

  园区搭建公共服务、CRO、CDMO、共性技术、实验动物、检验检测、行业研究、临床注册、医学检验、信息技术等11个类别共101个平台,可提供新药筛选、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试放大、药理药效研究、注册申请等专业服务。

  · 国家级平台众多、高端人才汇聚

  园区建立多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机构,聚集了一批海聚工程、高端领军等行业内专家,与美、法等多国企业、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区域国际化水平、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 领军企业机构云集、园企携手成长

  园区目前集聚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动物所、病原所、生技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代表的国家级药政检测与药物研发机构,吸引世界五百强费森尤斯卡比、中华老字号同仁堂、百年协和等一批国内外龙头医药企业,科兴中维、民海生物、阿迈特、华脉泰科、热景生物等一批拥有全球领先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入驻园区,入区企业已达4,000余家。

园区配套

  基地完成300万平米东配套区建设,引入龙湖时代天街、万科橙等高端商业业态,地铁4号线贯穿其中。首师大附中大兴南校区、永兴河公园、环线公交和公共自行车等一批民生项目全部投入使用,为辖区企业职工在居住、教育、商业、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提供完善的生活服务和城市体验,使园区实现职住平衡。

园区介绍

  在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中日关系和经贸合作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为充分利用首都科技创新资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倡议在北京大兴区建设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目前,“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已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成为我国首个以创新合作为主题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在知识产权国际化保护等领域先行先试,打造全球引领的国际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作为全市“两区建设”和“五新政策”重要载体,在RCEP签署后的东亚区域化合作中树立国际创新与产业链合作示范,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

  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位于北京南中轴延长线沿线,五环和六环之间,京台高速两侧,是北京与世界连接的活力门户和创新窗口。

园区产业

  示范区将打造以医药健康、先进智造和数字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创新产业集群。

发展优势

  示范区具有五个方面突出特点:

  · 一是建立双向开放的国际协同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北京市与东京都友好城市的优势,支持双边人才、技术、资本、项目等创新创业要素互联互通,打造全球引领的创新创业发展高地,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 二是打造宜居宜业的“类日”工作生活环境。打造“日本朋友来了就不想离开”,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城市微中心。

  · 三是构筑独具特色的创新驱动政策高地。示范区同时享受自由贸易试验区、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重优惠。

  · 四是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示范区将实行公开透明、非歧视性的监管机制,由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北京大兴国际商业服务有限公司提供专业高效的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

  · 五是突出服务日本创新型中小企业。将围绕日本中小企业实际痛点需求,为日本中小企业培育孵化、开拓市场、转型升级、永续发展等提供定制化服务,打造日本中小企业在华生产服务集聚区。

园区配套

  示范区规划中包含了产业区、办公商务、生活配套、产业关联办公群、生活支援商业区、人才公寓、多元化住宅、学校、国际学校、别墅、高档公寓等众多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要素,将成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产业“微中心”和高端产业的承载地与职住平衡的产城融合引领区。

园区介绍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是全国唯一的以新媒体产业为主的专业集聚区。 基地核心区位于大兴新城东北部,规划面积4.16平方公里,北距天安门13公里,南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8公里,距地铁高米店南站仅1公里。

园区产业

  大兴区新媒体产业发展已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圈,并开始在业内发挥领军作用。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实地经营企业达3837家,其中,收入超过亿元企业69家,超10亿元企业11家,独角兽企业2家,上市企业9家。为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探索新兴产业业态,构建“高尖精”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将重点围绕“数字创意+数字经济”,以实际应用场景和实际需求带动技术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实现新媒体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高度融合,同步带动人工智能、软件产业发展,打造软硬件联动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发展优势

  · 明星企业荟萃,新媒体产业生态圈集聚效应显著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拥有孵化楼宇30家,其中国家级2家、市级2家、区级6家,形成总面积近100余万平方米的孵化器集群,正在着力打造互联网内容产业园、数字经济高端总部园、区块链技术特色园、文化金融特色园等一系列上下游产业链特色园区。基地还拥有国家级电视节目制作基地星光影视园、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企业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跨境电商平台(小笨鸟)运营企业北京小笨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级画院李可染画院、世界五百强企业爱默生等一大批明星企业,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园区配套

  园区内拥有占地400余亩的北普陀影视园,是一个集皇家文化、商务会展、民俗旅游、影视体验、高端酒店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基地,打造首都南部"文化休闲新标杆、文化创意新秀场、传统文化新体验、商务休闲新品牌"。而时尚体育公园则是一个面向北京及国内外青少年和极限运动人才,打造以旅游、体育休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主题公园。除此之外,园区中还配备了创E咖啡厅、企业会客厅、企业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

园区介绍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位于北京南部中心位置,毗邻大兴国际机场,紧邻京东“亚洲一号”、京南物流基地等重要交通枢纽,示范区拥有14万㎡的核心区用于产业创新,并以2公里半径辐射周边区域进行产业规划和发展。2020年8月8日大兴区对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进行了发布,9月8日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正式揭牌。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将利用日本全球领先的氢能产业优势,以建设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为契机,推动示范区建设。

园区产业

  示范区立足全球视野、国际标准,依托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产业资源优势,构建以加氢站、体验展厅、科技园区为载体,产业基金、企业联盟、专项政策、实验基地为支撑的“3+4”氢能产业生态体系,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氢能科技应用场景和氢能科技企业孵化、加速示范区。

发展优势

  · 打造国际化氢能科技创新培育与应用高地

  国际氢能研究中心、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等研究机构以及20亿的首支氢能产业基金—水木氢源基金为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产业研究、资源整合打下坚实基础,园区针对燃料电池及电解水制氢关键零部件企业提供公共测试平台服务,大幅度降低企业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成本、加快开发速度,为氢能产业集群的打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示范区将于2020年底落成集氢能社会、氢能成果、企业产品等于一体的沉浸式氢能展示体验展厅,建筑面积4880㎡,该展厅为国内最大氢能产业展示厅,同时将打造成为国际化的“产学研用”交流与合作平台。同步,12月将落成日加氢量4.8吨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加氢示范站,每日可服务600辆氢能源汽车,并为示范区核心区的氢能产业研究与应用提供能源保障。

  · 构建精品化“以人为本”的价值型园区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核心区将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专业、丰富、多元的资源实力和开放、创新、国际化的服务为导向,匹配高科技研发创新的绿色办公需求,将产业、科技、商务、生活融为一体,构建以“氢之泉”为主题的专业化、国际化、智慧化的价值型氢能科技产业园区。

  示范区通过整合政府、产业、金融、技术、人才、市场服务等全方位资源,为企业提供全程解决方案,打造创新企业服务生态体系,同时设有氢能产业主题孵化器和加速器,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相伴企业成长,示范区企业在办公场地、研发投入、落户奖励、经济贡献奖励等方面享受三区政策,可获得科技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继而形成一条不断生长的、优质的氢能产业链条。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才所需,在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园区配套

  示范区还将通过提供企业及人才数字化的商务生活会员体验,打造精品化的社交空间,链接业态齐全的国际品质服务,涵盖学习交流、创新培训、氢能班车、健康管理、食住配套等,并配有氢能生态花园、日式商业街等特色园区配套,以满足科技人才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