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育文化:石马驮石碑的传说

来源:采育镇  日期:2023-09-08 16:37 打印 【字体:

  采育镇沙窝营村北有个大沙岗子,人们称它为“北楼”。“北楼”原来有一座奇特的石雕——石马驮石碑。这里有什么典故吗?有。

  据老人说,清乾隆年间(1736 —1795),皇宫里有一匹外国进贡长着犄角的烈马无人能驯服。乾隆皇帝贴出皇榜,如果谁能驯服这匹烈马,朝廷必有重赏。当时,家住沙窝营村有个姓王的壮汉,武功马术超人,他揭了皇榜,进宫驯马。

  王壮士被宫廷武士带到一个垒着三四米高围墙的大院旁,说这里就是圈着那匹烈马的地方。王壮士纵身上了高墙,那匹烈马立刻咆哮飞奔而来。

  只见那匹马,身高两米多,体长三米多,干棒腿,大蹄碗,鬃尾乱套,其精气神真如雄狮猛虎一般。王壮士看罢,从心底里爱上了这匹骏马。他穿上事先准备好的“铁鞋”,浑身上下收拾得紧衬利落,待到烈马蹿至切近下落的时机,从墙上一跃而起,纵身跨到了马背上。那匹马见有人骑在了背上,顿时前腿立起,后腿乱踢,妄图将骑马人甩到地上。

  哪知王壮士双手紧抓马鬃,双腿夹住马肚,身子紧贴毛背,任凭烈马怎样折腾都无济于事。相反,当烈马略微平静一点,王壮士就用铁鞋狠磕马肚,烈马疼痛难忍,奋力飞奔,快到对面高墙时,王壮士紧夹马肚,两手用力抓住马鬃猛然上提,人借马力,马借人威,这匹烈马一跃而起,竟然跃过了三四米高的围墙。烈马漫无边际地狂奔,王壮士伏在马背上只听得呼呼风响。但只要马的速度一慢,他就用“铁鞋”狠磕马的肚子,促马继续飞奔。

  就这样,烈马驮着王壮士整整奔跑了一天,累得浑身颤抖,四腿冒汗,再也跑不动了;王壮士也觉得筋疲力尽,四肢乏力。王壮士跳下马,用手抚摸着马头,挠挠马背;马也轻轻地用嘴拱着王壮士的身体,相互表示亲昵。

  烈马被王壮士驯服了。王壮士前面走,那马就乖乖地跟在后面;王壮士骑上马,马就不快不慢地回到了皇宫。

  乾隆皇帝得知王壮士驯服了烈马,非常高兴,也很赏识王壮士的能力。皇上决定,除了奖赏之外,还有意收王壮士为宫廷卫士。不料,王壮士由于劳累紧张过度,流汗过多,受了风寒,不幸于三天后病卒。

  乾隆皇帝得知后很是惋惜。除重重地赏赐了王壮士家一大笔财物外,又令人为王壮士刻了一个石马驮石碑,并亲笔撰写碑文表彰王壮士的勇武,将碑立于王壮士的家乡——沙窝营村“北楼”,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