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兴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区发改委  日期:2021-09-01 12:18 打印 【字体: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坚持高位统筹多点发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加固

  工业增长领跑全市。坚持产业强区战略,把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全面推进。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82亿元,同比增长234.3%(两年平均增长69.5%),排名连续保持全市第一,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在科兴中维、热景生物和同仁堂股份三家企业的带动下贡献突出,呈现爆发式增长,完成产值857.9亿元,同比增长9.6倍。加快"四个一批"项目建设,中科伟通等项目已摘地、热景等项目已开工,京卫一期、联东U谷·高端智造产业园等项目已竣工,为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项目投资全力推进。成立重点项目落地和投资促进工作专班,创新工作机制,分解制定部门和属地"双责任主体"年度投资任务,形成工作合力。上半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39.3亿元,同比增长17.8%,完成全年进度50%,其中建安投资实现172.3亿元,同比增长25.3%,完成进度44.8%,均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3个100"市重点工程,涉及我区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沃森产业园、华北顺丰物流基地等5个新建项目均已开工。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投资持续发力,完成投资34.5亿元,同比增长211.1%,拉动增长6.3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启动"礼享大兴·潮趣生活"大兴消费季,推出百余项惠民促消费活动,打造云上购物、直播探店、智能服务等新型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助力消费升级。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20亿元,同比增长19.7%(两年平均增长0.2%)。紧抓节日消费,通过首届"线上年货节"、"任性女神节"、"礼享大兴·惠响全城"等活动,共发放线上消费券1466万元,拉动消费6974万元;发放线下通用惠民消费券325万元,拉动消费3787万元;发放汽车专用消费券1000万元,拉动消费10.25亿元,有效缓解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影响,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

  收入增长好于预期。上半年,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92亿元,同比增长31.3%(两年平均增长1.5%),增速全市排名第一;区级收入完成59亿元,同比增长16.7%(两年平均增长3.5%),增速全市排名第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三大主体税种完成25.8亿元,同比增长39.6%。制造业完成税收12.5亿元,同比增长108.1%,占税收比重首次超过房地产业。持续开展"稳保就业",加大集体资产收入分红,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上半年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7.1%)。

  外资外贸成效显著。1-5月,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17.2亿元,同比增长332.7 %;受疫苗、医药制剂出口带动,出口完成188.2亿元,同比增长883.3%,增速全市排名第一 。实际利用外资13975万美元,同比增长884.2%。新增外资企业27家,总投资约19.85亿美元,华大北京国际创新中心、京东亚洲一号等一批标志性企业注册落地。

  中小微企业加快恢复。在全市率先推出《担保惠企"兴六条"》,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协调驻区25家银行为1066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总贷款额441.91亿元;共支持担保项目261笔,贷款金额28亿元,稳定就业人员近13000人,政策支持成效明显,帮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成立大兴区首家国企全资控股的融资租赁公司,进一步拓宽辖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推进北京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申报,10家企业获得"专精特新"企业称号,18家企业获得"小巨人"企业称号。上半年,累计新设市场主体6993家,同比增长13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企业增幅均超100%。

  (二)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引领,"两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临空经济区大干快上加快建设。将临空区作为"两区"建设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开放引领作用。目前临空区起步区一期、二期土地一级开发实施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复,综保区北京部分3个卡口、8条道路已完工,机场红线内国际商务综合体项目已全部封顶并同步开展招商。线性工程安置房、综保区公共库等项目先后开工。生命健康孵化器、综保区(一期)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无关化商务区"已完成初步方案。创新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希诺谷生物、瑷格干细胞等7个生命健康产业项目签约入驻。

  重点园区全面开花加速发展。将重点产业园区作为"两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强化协同支撑作用。生物医药基地迎来发展黄金期,园区新增注册企业384家,1000万以上84家。扩区和起步区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康百世、星昊药业、民海研发生产车间试生产,科兴新冠车间全部投产。新媒体基地加快转型升级,发挥星光影视园集聚带动作用,加快打造视听产业集群。园区新增注册企业554家,1000万以上125家。长城紫晶、中国电建北方总部等12个重点项目落地。金地威新国际中心、中建三局北方总部已投入运行,上德广场预计12月开始入驻。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雏形已现,正在加快推进"三厅三中心"建设,打造标志性、可视化创新集群。目前累计注册落地项目19家,跟踪在谈项目129个。国际氢能示范区率先启动,全球最大加氢站建成投用,京津冀首个国际氢能交流中心正在完善布展,即将对外开放。亿华通、厚普股份等43家产业链头部企业已落地。举办首届北京商业航天发展大会,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正式揭牌。重大项目相继入库落地,目前"两区"建设入库项目177个(其中外资项目28个),已落地项目83个。

  政策改革制度创新稳步推进。将营商环境提升作为"两区"建设的生命线,突出改革创新。开通全市首个"证照联办"线下窗口,通过数据共享、并联审批等方式实现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业务"一窗办结",受理时间压缩至10分钟。加快"临空区的事临空区办",全面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综合服务"审批模式,实行"一口受理、一张表单、并联审批",今年以来审结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50件,比法定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规划许可等15个审批事项实现当场办结,形成"评估可共享、出让有标准、承诺即批复、全程包服务"项目全过程管理服务模式。综保区公共库项目成为全市首例按"告知承诺"方式办理投资核准和规划许可的项目。

  新经济新业态加快培育厚积薄发。将新经济新业态作为"两区"建设的特色亮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临空区贸易数字化总体方案与实施路径研究。设立贸易数字化企业加速器,目前已启动电子商务、跨境数据流动、产业互联网和医药数字化四大细分行业平台建设。加快消费供给侧改革,北京大兴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消费枢纽项目已完成初步选址方案。

  (三)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宜居宜业环境持续改善

  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方面,PM2.5累计浓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降幅居全市第一。利用热点网格、视频监控等技术实施精准执法,严格查处违法违规排污行为。检查重型柴油车13.8万辆,检查排污单位/点位6214家次,依法查封违法排污企业72起,处罚环境违法行为711起,处罚金额1419.9万元,案件查处数量、金额均排名全市第一。水、土污染防治方面,继续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区专项执法和日常监管。夯实河长制工作,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条段全覆盖巡查。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和监测,对135家中风险地块、47家高风险地块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新国门新大兴绿色基底加快形成。喜迎建党百年,完成全区 14 个重要点位景观布置,突出"普天同庆""铁血铸军魂"等主题,营造立体花坛1700余平方米,平面花坛800余平方米。全面开展年度绿化造林任务,完成临时绿化1670亩,代征绿地138亩,9800余平方米屋顶绿化项目加快实施。临空区中央生态公园规划方案初步完成。继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设计理念的全国首个森林城市主题公园孙村公园正式开园。

  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深入人心。垃圾减量成效显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区改造固定桶站3457组、建设分类驿站537座、改建提升密闭式清洁站14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增长到30%左右。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大幅提升,知晓率达98%、参与率达90%、准确投放率达85%。积极落实光伏惠民政策,推进能源绿色发展,对纳入符合申报政策的1700个光伏项目给予资金补贴。机场安置房获评全市第一个绿色生态示范区居住区类项目。安定循环经济园项目已进场施工。举办首届国际氢能大会,加快氢能产业发展。

  (四)强化以城带乡融合互促,城乡统筹发展深入推进

  新城建设品质不断提升。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魏永路东延、G104中段及黄亦路前期手续办理,国道105、团桂路完成道路主体工程建设。对兴政街道路两侧环境进行补增绿植、景观小品、休憩港湾等方面提升改造。制定供水管线改造三年投资计划,切实解决小区"水黄"问题。智慧城市加快建设,完成165个5G基站建设,"雪亮工程"10251个探头覆盖全区,物联网平台接入消防、防汛、气象、水务等29类12.48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实现8041万条实时感知数据传输。疫情防控场景和应急指挥场景实现优化升级,城市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全面开启。专项行动总体完成全年任务的70%。其中,建设老年餐桌、棚改"拔钉子"等2项任务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群租房、无证无照、开墙打洞治理等多项任务保持动态清零。围绕西红门镇新建村棚改滞留户影响回迁问题,抓好政策的宣传与引导,完成一期《向前一步》录制。针对旧宫、西红门、青云店三个已退出的治理类镇街,结合市级专项补助资金,将7500万元具体化、项目化为10项工程,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持续深化农村环境治理,重点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共拆除私搭乱建和侵街占道等5.88万处、188.65万平米,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35万余处,清理生活垃圾30万余处、约104万吨,村庄整体环境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第一批16个试点村、72个创建村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建设试点落地,进一步提高我区蔬菜产能。加大对口支援合作地产业帮扶力度,实现对口支援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乌兰察布察右前旗打造宏福"四季番茄小镇"现代农业综合生态产业园,在正镶白旗建设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在和田县建设核桃深加工生产基地。

  土地改革持续深化。全力推进集建地入市进度,已完成入市交易地块1宗,挂牌公示地块2宗,加快推进10宗地块入市手续办理,总建筑规模约150万平方米。安定镇垃圾场周边7个村整体宅改项目、魏善庄镇羊坊、韩村、查家马坊3个村整体宅改项目进展顺利。西红门镇大白楼村整体宅改实施方案已完成,正在建设样板间。探索试点村整体改造节约出的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研究制定大兴区宅基地改造集约节约集建地统筹利用实施方案。

  (五)紧扣"七有五性""接诉即办",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于民

  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持续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检查,加强境外返兴人员摸排管理,对机场、火车站、进京检查站等入境进兴人员实施开展严格排查和管控。持续提高全区新冠疫苗接种率,将疫苗接种作为"首要民生工程",全面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加强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宣传动员,切实实现"应接尽接",持续追溯第二针疫苗接种,督促未接种第二针人员尽快接种。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26个临时接种点、206个接种台为群众服务。累计完成18岁及以上人群第一针接种139万余人,第一针接种覆盖率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接诉即办"切实解决群众身边事。将"接诉即办"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依托"拉家常议事会""居民议事厅"等形式打造多元治理格局,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上半年,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承办群众来电113114件,承办"网上12345"反映诉求9187件,群众诉求办理响应率97.48%、解决率88.86%、满意率90.44%,月均万人来电量为102件,万人诉求比始终保持在十六区最低水平。

  公共优质资源供给持续加大。持续扩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满足百姓多样化教育需求。上半年,新增幼儿园学位2580个、小学学位960个、初中学位1920个、高中学位3240个。坚持"内培外引"工作思路,大力支持本土教育品牌发展,引进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海淀区五一小学、海淀区实验小学、北京语言大学4所优质学校,成立大兴区精华学校。北京市第四实验学校获市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正积极推进开工前相关准备工作。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丰富,北京口腔医院西红门院区已正式开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项目实现结构封顶,区人民医院选址新建项目正在推进立项手续办理。院前急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率达到60.9%,居于全市首位。持续推动养老服务工作提质增效,落实养老资金各项政策,发放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137万余元,失能护理补贴3165.6万元,高龄老年人津贴1728.6万元。

  社会保障全面提升。加大"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力度,实施公共就业服务"暖心行动",组织招聘会128场,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7万人次。落实援企稳岗补贴资金1.03亿元,惠及企业2700家次、劳动力7.07万人次。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推动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开发更多适宜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以标准线边缘户和返低风险户为重点,持续开展监测,找准风险点,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措施,防止返低。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惠民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围绕"歌唱北京""舞动北京""阅读北京"三大主题,开展首都市民文化活动1745场次,受众37.7万人次。开展第二届区直机关文化节"唱支红歌给党听""颂歌献给党 建功新时代"职工主题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第六届大兴区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开展"永远跟党走 大兴冬奥行"大兴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迎冬奥主题系列徒步活动,营造良好冬奥氛围。2021年"花绘北京·悦跑大兴"半程马拉松赛成功进级中国田径协会A类赛事。

  城市安全和谐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以"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标准,针对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工业企业、仓储物流、机场周边200米范围内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全力确保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社会安全稳定。整治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加大对食品、食用农产品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34大类食品抽检力度,重点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01%。加强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监管,开展电梯、液化石油气、危险化学品相关特种设备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推广注册"全民反诈"APP,形成全民反诈防骗良好氛围。

  二、2021年下半年重点工作

  迎来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做好下半年工作意义重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确保经济运行连续平稳可持续

  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紧压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责任,将"外防输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检查。科学组织、积极稳妥、安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对新增"九类重点人员"和高考毕业生继续加强组织接种,实现时有时接、动态清零。持续提升老年人接种比例,解决好"二针脱漏率"较高等问题,确保疫苗接种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适时启动3-17岁青少年疫苗接种工作。

  积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全力满足科兴中维、热景生物等企业爆发式增长需求,突出重点企业服务保障。推动博辉瑞进、五和博澳等潜力企业入统规上。紧盯"四个一批"项目进展,全年实现集萃药康等12个项目摘地,三元基因等12个项目开工,东旭宏达等19个项目竣工,星昊盈盛等11个项目投产。加强存量工业用地精细化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规范、有序、高效的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升级机制。坚持组团式发展,推动各镇级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严格落实大兴区"高精尖"企业指数标准,实行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项目落地质量。

  加快促进消费供给提升。持续开展大兴首届品牌榜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结合各个重要消费节点,开展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提升荟聚、龙湖天街等商圈活力。积极推动首店经济发展,提高商业供给质量,提升线下客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外摆经营,丰富夜间消费内容,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多元化推动精品民宿发展,通过"特色旅游+漫行系统+精品民宿"组合拳,有序培育民宿示范村,带动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精品民宿旅游线路。

  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紧紧围绕 "抓新开、抓续建、抓增量、抓储备、抓入统",持续加力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抓新开方面,加快手续办理进度,推动计划三、四季度开工的57个项目实现应开尽开。抓续建方面,持续开展对91个已开工项目"回头看",利用信息化等手段监测项目建设进度。抓增量方面,持续动态调整项目库,成熟一批入库一批,通过促项目提前开工、梳理建设项目台账等措施,进一步挖潜投资增量。抓储备方面,进一步梳理"十四五"时期重大投资储备项目,推动条件成熟项目实现今年开工。抓入统方面,推动完善项目入统手续,确保应统尽统。

  不断加强财源建设力度。按照"稳定存量、扩大增量、主动作为、优化服务"的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源建设工作机制。强化企业外迁预警挽留联动机制,重点加强对央企的摸排,稳住优质存量税源。积极推进北京中冶名弘紫南华苑、上和致远西红门等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入库工作。积极推进6宗国有土地和12宗集体土地上市,实现集建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等收入应缴尽缴。

  持续帮扶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强中小微企业监测分析,及时掌握运营发展情况。继续落实中小微餐饮企业贷款担保政策,解决餐饮企业资金周转问题。加快落实企业首贷贴息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首次贷款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优化线上融资服务,用好"大兴区融资担保业务线上快速审批平台",实现融资担保业务线上快速审批。

  (二)深入开展"两区"建设,推动更高水平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

  加快临空区创新发展步伐。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运行。推动国际航空总部等空间载体建设,启动顺丰华北智慧物流总部基地等社会投资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国际航空社区、生命健康社区城市设计、综合实施方案编制,精准指导土地开发和产业招商。完成临空区中央生态公园规划方案。加快推进中节能环保集团产业园、大兴区集成电路科创园、北京京南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争取早日落地。持续推进机场片区(大兴区域)第一批81条制度创新清单落地实施,力争总实施率达到80%以上,第二批39条制度创新措施实施率达到50%以上,高端产业片区大兴组团实施方案中134项试点措施和任务实施率达到90%。扩大"临空区的事临空区办"范围,争取第二批赋权事项获批。落实"区域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综合服务"改革方案,加速项目落地。加快推进"无关化商务区"建设。

  推动重点园区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基地,加快推动扩区建设,完成扩区范围各专项规划研究及方案报审。紧密跟踪在研产品,尤其是处于临床二期以后将要上市的产品,加快促进成果转化。探索设立生物医药专项产业基金,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新媒体基地,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星光影视园向视听内容制作发行、装备设计研发创新基地转型。加快推动金地EOD总部港、上德广场、中建三局等项目53万平米空间建成投产。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制定出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完成示范区街区控制性规划。推进"三厅三中心"建设,加快形成承载空间。设立中日国际产业创新发展基金,年内实现基金首投。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7月份启动南区一期建设。加大氢燃料旅游客车应用推广和加氢站建设力度,确保年底推广氢燃料客车300辆、建设加氢站不少于5座。加快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筹建,同步开展项目引入和品牌树立。

  狠抓招商引资落地见效。借助智慧产业平台,做好招商项目管理,绘制招商地图,拟定招商目标企业长短名单。持续完善国际招商合作机制,用好国际招商代表处资源,完成伦敦办公室设立。抓好重点园区招商引资工作,临空区完善发展服务中心项目招商方案,实现签约率不低于20%。生物医药基地持续承接"三城一区"产业化和市科委156个重大项目,全年完成引入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3家、5亿元以上项目5家。新媒体基地全年招商总量超过800家,落地区级重点项目超过20个。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以医药健康、先进智造、数字经济为重点,累计年内落地企业不少于60家。氢能示范区全年完成注册企业100家、各环节头部企业2-3家。

  加快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成立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大兴区工作专班,加快完善《大兴区加快建设消费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完成临空经济区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消费枢纽项目选址论证,启动片区发展概念规划、功能定位、开发建设时序、片区发展策略、空间概念规划等工作。做好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新国门(大兴)分会场筹办工作,加强国际贸易数字化示范区赋能能力,完善数字经济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三)扎实推进新一轮城南行动计划与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与品质提升

  全面开启新一轮城南行动计划。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品质、民生福祉等方面,着重在重大功能性项目补短板、增能力、优环境、改革创新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年实现大兴区消防训练基地等13个项目开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滞洪工程(一期)等9个项目完工。推进大兴新城西片区开发建设,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复,编制上报安置房规划综合实施方案,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土地手续办理。统筹推进大兴黄村火车站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推动京南物流基地转型升级。

  深入推进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在深化疏解、强化治理、优化提升上下功夫,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突出提升导向。依托"北京市生活服务业网点电子地图",加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利服务网点建设,做好空白网点精准织补。把拆除腾退土地的后续建设作为增加绿色空间的重要抓手,做好园林增绿、农业复垦等工作。落实好西红门、旧宫、青云店治理类镇街公共服务配套需要补短板的要求,推动基础设施项目落地,提高市政承载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总结典型事例和先进经验,对接"向前一步"等媒体和专栏节目,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

  持续加强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加快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芦东路等在建工程建设进度,推动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等新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实现国道105、团桂路全线通车,完成乡村公路大修100公里,不断提升道路微循环。加快推进天堂河第二、西红门第二再生水厂项目建设,实现年底前开工。推进黄村水厂二期工程、新机场供水厂建设,进一步满足供水需求。持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可回收物"点-站-中心"设施体系建设。全年新增错时共享车位不少于500个,不断完善停车场充电桩建设,进一步缓解"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加快推动大兴区新型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水平。

  (四)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不断深化农村环境治理。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前期成果,加大城乡结合部地区整治力度,拓展村庄清洁范围向农户庭院及农田延伸。落实农田环境管护保证金和奖惩制度,提升村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维护环境卫生积极性,不断改善和提升农田环境风貌。

  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开工建设第二批140个村,11月底前完成全部任务,编制修改完成第三批80个村实施方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第一批44个村、第二批40个村村内污水收集管线建设,完成礼贤镇、安定镇、青云店镇、北臧村镇共36个村雨污水收集设施建设。

  高效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加快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大兴分公司等2个集约化育苗场项目、长子营镇等3个专业镇项目完成验收及补贴资金拨付等工作。深化庞采路高端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加紧推进高效设施建设试点任务落地,年内完成高效设施建设300亩,进一步提高蔬菜产能。抓好生猪稳产保供任务落实,确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依托乡村产业发展及新业态拓展,推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进一步巩固低收入农户脱低工作成果,以标准线边缘户和返低风险户为重点,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措施。做好产业帮扶项目的整体提升,进一步完善收益分配机制,确保实现长期带动。

  (五)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累积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深入推进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4.0版政策落实,高质量完成71项改革任务。全面开展打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落地"最后一公里"行动,切实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持续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探索"证照联办"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范围,提升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程度,使改革措施由政府端"管理好用"向企业端"办事好用"转变。优化外资企业服务模式,提升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一窗办理"水平。以"城市会客厅"理念着力将营商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大兴区人才之家、企业之家。

  稳妥有序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加大国企改革力度,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落实大兴发展公司、兴投公司改革工作,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方式,完成全区30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有序推进土地改革,认真落实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安定镇7个村、魏善庄镇羊坊等3个村、西红门镇大白楼村整村试点。

  (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大绿大美新国门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确保完成"尽最大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全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重污染天数继续下降,降尘量控制在5.1吨/平方公里·月"的总体目标。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结构,加大超标排放重型柴油车处罚力度。10月底前完成智慧生态项目一期建设,综合推进PM2.5及臭氧协同治理,提高精准治污水平。

  不断加强水土环境治理。坚持"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全面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进全区水环境质量改善,各镇(街道)考核断面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建设用地"入口""出口"管理,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做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加快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启动临空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推动临空区绿色节能发展。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年完成创建各类首都花园式单位和园艺驿站等21个。积极推广光伏、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研究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比重,促进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技术和产品,积极申报市级应用场景项目。

  (七)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织密编牢民生保障网。推动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员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强化"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做好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全年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高质量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年内完成3.1万人次培训任务。推进镇街养老照料中心建设,推进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建设。建立全区智慧化养老系统,实现老年人就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深化研究红色殡葬、文化殡葬、绿色殡葬等殡葬改革,年底前建成农村公益性墓地21座。完成各类政策性住房开工14400套、竣工18600套。持续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作。

  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拉家常"品牌,营造社区善治格局。"接诉即办"响应率力争达到98%以上,推进"热线+网格"为民服务模式,发挥城市管理协管员先手发现作用,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完善"吹哨报到"机制,强化镇街管理资源的整合协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打造共商、共建、共融、共治、共创、共享的"六共"社区治理模式。巩固"三无"社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成效,提升村居并行社区物业服务水平,逐步推动农村物业化管理。加强房地产出租市场管理。

  加大优质公共资源供给。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确保大兴一中西校区9月1日前投入使用。推动首创团河定向安置房(东城)配套学校年内开工。加快办理枣园小学、枣园幼儿园等项目前期手续。完成首创团河定向安置房(东城)配套幼儿园、榆垡新城嘉园配套幼儿园(榆垡回迁房)等5所幼儿园建设任务,新增学位1800个。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建设,推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加快建设、区人民医院选址新建项目加快手续办理。补齐村级医疗卫生短板,做实无医疗卫生机构行政村以及城乡结合部尤其是人口倒挂村防病工作室建设。进一步加快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改善运行保障机制,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群众需求。

  坚决守牢安全底线。持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抓紧抓实涉爆粉尘、有限空间、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全力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健全非法集资行政处置工作机制,推动防非处非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加强电信反诈骗宣传,不断提高群众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