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育镇隔离点的温情守护

来源:采育镇  日期:2022-05-12 16:36 打印 【字体:

  4月29日开始,大兴区采育镇前甫村和后甫村相继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了阻断疫情传播风险,采育镇党委、政府按照区级防控要求,对两村采取封控管理,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当"疫情"撞上"五一"劳动节,一瞬间,前甫村和后甫村寂静如斯、平静如水,面对突如其来的就地隔离、有儿童单独居家隔离等紧急情势,一些场景、一些画面、一些声音、一些词语打破了看似宁静的封控区,是他们用"逆行",为这个没有假期的"五一"劳动节画了一道最美的符号。

  一、采育镇的"甘如意",以"母"之名,为爱逆行

  前甫村党员樊路彬,主动承担起5名单独在家隔离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成了前甫村村民口中的"网红",村民亲切地称她为采育镇的"甘如意",是因为她也像骑着自行车义无反顾走在支援武汉抗疫路上的"甘如意"一样,用三轮车前行在采育镇战疫的路上。

  在前甫村有5名单独居家隔离的儿童格外引起采育镇党委、政府的关注,这5名儿童分别来自4户外地租户的家庭,父母双双因疫情防控需要,被隔离在了采育镇以外不同的地方,孩子在家单独居家隔离无人照料,面临着一日三餐、生活起居等问题,这些成了父母最牵挂的、最放心不下的事。

  前甫村被实行封控后,采育镇镇级指挥部立即启动网格化管理模式,采育镇党委、政府在得知此情况后,马上责成前甫村村委会领导即刻逐一上门排查登记情况,建立帮扶台账。为了更好地照料这5名儿童,前甫村村委会紧急在村微信群内招募志愿者,前甫村党员樊路彬在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了村委会,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名参加,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当起了孩子们的"临时监护人",承担起了5个孩子的一日三餐和生活起居。她的决定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婆婆将平日遛弯的"三轮车"交给了她并和她一起为孩子们准备一日三餐;爱人承担起照料孩子的重任;懂事的女儿也将平日爱吃的奶酪棒拿出来送给单独居家隔离的哥哥姐姐们,就是这样善良淳朴的一家人,照亮了采育镇的抗疫路!

  在樊路彬的微信通讯录里新增5名孩子家长,她细心询问孩子饮食习惯、精心准备三餐菜谱、耐心疏导家长和孩子的情绪。就这样,自封控日起,她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顶着烈日,推着"三轮车",带着精心准备的饭菜,带着隔离在外的父母对孩子的牵挂和嘱托,毅然地穿梭在这几户孩子家中。

  每到一户,樊路彬都会贴心地让隔离在外的父母和孩子们视频见面,每天及时细心地用微信告知孩子的父母最新情况。一句懂事孩童的"妈妈,樊阿姨做的菜特别香,您放心吧"触动了父母的内心,一句父母饱含热泪的"远亲不如近邻""感谢您、感谢村委会、感谢政府",让身为志愿者的樊路彬深知肩上责任重大,更加竭尽所能、尽全力照顾好这些孩子们。

  "自己一个人在家要注意安全""每天自己和家里都洒点酒精""政府给发的保障物资(零食大礼包)饿的时候就吃""倒热水的时候要小心别烫着""明天有什么想吃的饭,阿姨给你们做"……这是她每天对孩子们"唠叨"最多的话。

  一句"放心吧,孩子们,有我!",樊路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党员的初心使命,彰显了榜样的力量,诠释了战胜疫情的必胜决心,让隔离在外的他们安心、放心、暖心!

  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

  在得知前甫村和后甫村因疫情防控需要进行封控时,处在北京四面八方的前甫人和后甫人纷纷被召回村内,积极响应政府就地隔离政策号召。"唐书记,我熟悉村内地形,我有力气,我可以为村民送物资""王书记,我是本村人,和老街坊们都比较熟悉,让我去做宣传吧""这个时候我们要站出来,因为他们都是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家人还是由我们自己来守护吧"……一时间,两个村的微信群"炸开了锅"。在前甫村和后甫村半数以上的志愿者出自本村村民,安抚群众情绪、解决群众物资配送、接听群众电话、帮隔离在外的村民喂猫喂狗……这是他们的日常。"有时候上一个通话刚挂断,下一个通话又进来。我每天要接听三四十个村民的电话。"后甫村志愿者王倩,她做的不仅是沟通,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做好工作,稳住民心、凝聚人心。在前甫村和后甫村有许许多多像王倩一样的志愿者,没有号召,他们自告奋勇;没有豪言壮语,他们用行动凝聚人心、保卫了家人。"村里有孩子们守护,我们放心,都是好样的。"这是一位后甫村70岁的老党员发给唐书记的一句话,在疫情大考之年,他们给村里和家人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筑牢疫情防控战斗堡垒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给村民分配物资,所有的志愿者要做好个人防护""村民放在门口的垃圾要及时清运走""做好次密接人员转运工作"……这是处在封控区内的采育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李旭同志每天要重复说的话;李旭同志带领14名党员干部主动下沉到封控区内,承担起封控区内指挥部指挥长的责任,上向镇级两级指挥部汇报情况、下向封控区内党员干部传达命令,组织志愿者开展各项工作、背起防控物资走街串巷……这是身为党员的李旭同志坚守在封控区内的每一个24小时的工作写照;匆匆地放下手中已经发凉的工作餐就急忙拿起电话询问各个点位的工作进度,一件被汗水浸湿的黑色短袖,一头被防护服压乱的短发,一双带红血丝的眼睛……这是李旭同志在封控区内的生活写照;是他,带领着封控区的党员干部们坚守着封控区内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户人家、每一个人。他们秉承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信念,抱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决心,冲在采育镇抗疫第一线,过问关系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每一件大事、小情。他们身着一袭白衣,是封控区里最鲜亮的底色;他们胸前的党徽,是封控区人民群众最坚强的后盾!

  四、一个身体、两个心跳、三份希望、四口之家

  居住在封控区内的高龄老人、孕产妇和残疾人等特殊需求人群,一直备受关注,令人牵挂。采育镇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全力摸排特殊需求人群,建立服务管理台账,设置了医疗保障组,在封控区内为特殊群体开设了就医"绿色通道",全力保障群众的就医和用药需求。

  在摸排特殊需求人群时,后甫村一名36周的孕妇引起了采育镇党委、政府的密切关注,临近产检日期,但因为居住地被划为疫情封控区,车辆不得随意出入,孕妇及家人感到非常着急。为了解决孕妇的产检需求,采育镇党委、政府成立应急小组,畅通封控区产检"绿色通道",第一时间通过采育镇中心卫生院协调大兴区医院做好产检相关衔接工作,由家属陪同,专人专车护送孕妇产检。经过多方努力和积极协调,最终帮助孕妇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了产检,将其平安地送回了家,整个过程,规范、有序、闭环,有速度、有温度。一句"有你们,我和家人都很安心!"这是后甫村孕妇对采育镇党委、政府最大的肯定!她和孩子的平安,是这次疫情防控最好的答卷!

  危难时刻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一个个闪亮的身影,一幕幕动人的画面,给这场疫情增添了许多温暖和信心,树立起了一座座精神丰碑。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让精神文明之花在采育镇的"疫"线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