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在大兴的各个道路街口,你会看到身穿蓝马甲佩戴红袖标的志愿者们。每逢重大活动及节假日,清源街道辖区各个重要点位、人员密集场所,身穿蓝色马甲、臂戴红色袖标、头顶小红帽的志愿者们--“红袖标”便会点缀其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月11日,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国际港社区小营公交站执勤点附近,一位神情恍惚的老人引起了在此值守的“红袖标”志愿者马慧忠和王丽杰的注意,凭着多年巡逻执勤工作的经验,两位志愿者感觉老人有些异常,“他口中念念有词,走路也有点犹犹豫豫不知道要去哪里。”两位志愿者主动上前询问,才知原来老人和家人走散了,自己从西红门荟聚走了一夜走到了这里,不知道怎么回家了。
经详细询问,王丽杰联系上了老人老家的亲戚,又通过这位亲戚联系上了老人在西便门居住的女儿,老人和女儿通上了电话,两边都忍不住哭起来。女儿一家本来带着老人去荟聚玩,不成想一不注意老人就走失了,全家人急的整整找了一夜,刚回到家中,就接到了这个好消息,于是火速赶到了现场,一家人见面后抱头痛哭,对志愿者们连声称谢。
“其实有许多人不解,看到我们在这执勤,还会打趣我们,你们在这儿有啥用呀?有贼也追不动,还不如回家干点有用的事儿呢!”马慧忠说,“但在执勤中,我们做一点点小事儿,比如经常帮人指个道什么的,就感觉特别有成就感,觉得我们还是能发挥作用的!”67岁的马慧忠说到这儿爽朗地笑了起来,一旁的志愿者们也有共鸣,纷纷表示:“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在枣园东里社区位于枣园地铁C口的执勤点位,志愿者们遇到最多的事情就是帮人指路。“我们带着红袖标,一般乘客从地铁出来,不认识路就会直接过来问我们,这也是一种信任吧。”志愿者张秀梅表示。但小小的一个袖标,对居民是信任的同时,对志愿者来说无形也有了一种责任感。元旦的时候,张秀梅在一个路口执勤,正好一个骑车人和一个开车人发生了点儿小事故,开车人火气很大,下车就和骑车人打了起来,张秀梅见状,连忙跑过去为二人调解,在她的劝说下,两边才“停战息火”,最终分别离开了。大年初二,正好张秀梅在执勤,有对小两口一言不合打了起来,张秀梅上前劝解,但男方在气头上,口气还挺凶,也没有停手的意思,张秀梅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及时制止了一场恶性事故。“戴上了红袖标,就感觉有了一种责任,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看做点什么。”张秀梅朴实地说。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今年两会期间,清源街道全面组织发动“红袖标”等群防群治力量做好社会面巡逻防控,逐人落实防控岗位,辖区志愿者们克服自身困难,尽职尽责,发光发热,为辖区的和谐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记者 余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