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地区因其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点,为了解决管理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问题,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部署,5月8日上午,黄村镇在狼垡地区成立了大兴区首个区域性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公安、消防、城管、工商、环保、食药等6个区直部门、镇综治、安全等部门及相关村、社区人员约200余人参加成立大会,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上午十点,北京城乡科技园院内,黄村镇狼垡地区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成立誓师大会正式开始,随着誓师大会的召开,也代表着“黄村镇综治中心狼垡地区分中心”以及“黄村镇狼垡地区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正式在狼垡地区成立。
据了解,黄村镇狼垡地区是北京市五环内最大的城中村区域,4个村庄、3个社区相互错落,又与丰台、房山交界,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流动人口多,公共安全服务管理压力较大,往往是一个问题的解决会涉及到区、镇多个部门,而以往采取的联合执法方式虽然能暂时解决问题,但在常效保持、迅速反应等方面仍存在难题。
为了就近解决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事,黄村镇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街乡吹哨、 部门报到”的工作部署,探索出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将公安、消防、工商等6个部门以及黄村镇综治、安全等8个科室的办公地点设立在狼垡地区,将那些管理中出现的“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问题现场解决。
据介绍,日前,正式办公场所正在进行改造,同时建设信息化精细管理指挥中心狼垡地区分中心,设立信访与矛盾调解接待站,还将根据有关要求和工作实际,分步将其他涉及的区、镇部门纳入中心工作。建成后,指挥中心将成为社会治理的“瞭望台”、“数据库”、“调度室”,形成扁平化、实体化、常态化的工作管理新模式。
按照“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方案,黄村镇以狼垡地区为试点,按照“边运行、边工作、边探索、边完善”的工作思路,迅速整合力量和资源,集合公安、消防、城管、工商、环保、食药等双管单位及镇内的综治、安全、劳动监察、村、社区等单位共计393人,成立了“黄村镇综治中心狼垡地区分中心”和“黄村镇狼垡地区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由黄村镇党政班子成员担任中心主任,负责对中心工作的全面领导,设立常务副主任,统筹协调并检查指导、督办狼垡地区7个村、社区及双管单位、职能科室下沉力量与各类社会化服务公司等机构人员。两个中心将人员、责任、工作机制、工作场地进行了固化,根据村庄、社区实际情况,整合生产和消防安全整治、社会治安和交通道路秩序、大气和水体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将区域进行“网格化”责任区域划分,采取“七进六查五必须”的综合执法工作模式(“七进”即进企业、进门店、进公寓、进学校、进商场、进社区、进家庭;“六查”即查安全、查隐患、查违建、查环境、查责任、查措施;“五必须”即安全隐患必须改、违法建设必须拆、环境违法必须罚、违规出租必须停、主体责任必须实),做到职能综合、机构整合、力量融合,逐步将联合执法转变为常态化的综合执法,实现对各类隐患的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消除、第一时间依法严肃处置,确保狼垡地区社会管理安全稳定。(记者 余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