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东变电站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巡检员——智能巡检机器人。该机器人可在10千伏开关室进行全天24小时巡检,极大提高变电站科技水平。
“区别于传统的机场运维模式,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我们从运维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层面实现了智能化。包括推进‘变配电融合、抢修运维一体化’以及运用智能机器人进行巡视任务,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东变电站项目经理高元峰说。为保障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对电力供应安全可靠性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国网北京电力创新采用新型智能巡检机器人,打造建立智能巡检机器人辅助系统开展巡检工作。
机器人巡检与传统巡检相比,有何不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着,高元峰带记者到了开关室。眼前,两位巡检员正在按照传统的巡检方式,利用常规的检测设备进行巡视。“在以往的电网运行工作中,我们通常会采用红外热像仪、超声波检测仪等设备对变电站进行巡视检查,掌握变电站运行状态,了解设备隐患等。”巡检员柴段鲲说。据介绍,电力设备内部产生小问题,发生局部放电的情况,就会产生冲击的振动及声音,有些震动或声音甚至无法用肉眼或耳朵察觉。而超声波检测仪通过在设备周围发出超声波,利用传感器发现这些细微的变化,并且定位十分准确。红外热像仪通过传感器采集被测物体的红外辐射,并转化为电信号,经数字处理后,变成能在显示器上看到的红外图像。在变电站投入运行后,红外热像仪可以检测出是否存在设备过热,并确定过热点,从而判断设备是否运行良好,可以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
机器人与人工相比,它的特别之处在哪里?“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后,将完全实现这些功能,并且会让巡检工作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总的来说,巡检机器人具有巡检效率高、巡检精度高、管理效益高、作业安全性高、巡检覆盖面大这样的‘四高一大’的特点。”高元峰说。记者在现场看到,单个检测点人工巡检时间约为1—2分钟,而机器人巡检时间在10—30秒,并且可以同步完成数据记录、分析乃至告警等工作。据介绍,基于机器人的智能巡检系统识别精度保持在90%以上,准确可靠,无人为、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干扰,可实现站内设备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与展示。机器人还能够汇总多维检测数据,同步进行分析、管理、告警和故障预测,杜绝了传统人工巡检数据分散、处理效率低的缺陷,形成高效全面智能的全新运检模式;同时,智能巡检系统能够实现“巡检—告警—检修—归档”全流程自主分析和闭环管理,以及多维度的信息共享联动,全面提升巡检管理效率。机器人代替人工可以将巡检人员与高压环境隔离开来,消除了人员操作风险,实现无人化安全运检。在设备的巡检上,机器人更全面了。人工巡检主要对各电压、电流等主要表计和环境进行查看;智能巡检系统能够实现对所有设备表计、开关状态、指示灯等的全面覆盖与智能识别,设备覆盖率大大提升。不仅如此,巡检机器人还可以根据功能需求,迅速对所需的数据进行采集。如设备实时可见光、表计信息、环境信息、报警信息,机器人本体信息等。后期监控中心建成后,也将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实时共享。
据了解,为满足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高可靠性供电的要求,国网北京电力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近期,配套规划两条外受电通道,从远方输送过来清洁能源电力。规划“1+2+2+2”共7座变电站,包括1座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远期,规划“1+2+3+4”共10座变电站,形成两座500千伏变电站双方向电源、220千伏分区运行、110千伏链式接线的供电格局。通过坚强的电网结构,实现高可靠性的供电保障,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区域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9%,年户均停电时间不超过30秒,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截至目前,500千伏变电站已开工建设,明年投产;2座220千伏变电站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红线外的2座110千伏变电站均已投产,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核心区内两座110千伏变电站基本完成电气安装,随着市政的管廊建设进度及时发电,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调试及运营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记者 卢金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