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采育镇紧扣大兴区和北京经开区“两区”协同发展主线,依托北京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引导本地零部件企业与新势力车企深度合作,谋划布局智能驾驶、能源管理等五大系统产业链,通过产业升级、空间盘活、政策共享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速集聚。
目前,北京采育经济开发区已为小米、理想、华为等新势力车企提供配套服务,释放近400亩产业空间,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释放政策红利,激活产业升级引擎
通过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采育镇建立“政策直通车”机制,定期举办大兴区和北京经开区“两区”协同发展政策宣讲会,动态梳理大兴区与北京经开区产业扶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政策清单,累计为小米、理想、华为等配套企业争取市区两级专项资金超5000万元,支持智能驾驶系统研发、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等,推动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转型。
二、规划空间保障,筑牢产业发展底盘
2025年,随着《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实施,采育镇进一步明确了北京采育经济开发区产业定位。在做优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全面构建“一港四基地”产业提质发展空间格局中,北京采育经济开发区规划150万平方米产业生态配套基地。为破解产业发展空间瓶颈,采育镇协同规划部门实施“土地储备+基础设施”双轮战略,将978亩新增产业用地纳入《采育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土地出让收益反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布局智能驾驶、能源管理等五大核心系统产业链,同时,通过道路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实现与北京经开区“九通一平”基础设施标准对接,降低企业落地成本。
三、市场化运作,构建产城融合新生态
在空间资源整合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腾笼换鸟”。2021年至今,采育镇联合北京经开区通过财政注资与社会资本合作,累计腾退低效企业6家,释放产业空间193亩,为半导体变色玻璃、碳纤维材料等高端项目落地提供载体保障。值得关注的是,采育镇创新“平台公司+城市更新”模式,与亦庄国际开发建设集团合资成立项目公司,完成原北汽新能源东区3万平方米存量空间收购,改造2.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0.7万平方米多元化办公空间,同步引入光伏发电、能源管理系统,打造“新质生产力+绿色工厂”示范标杆。
采育镇将持续深化“政府+产业专班+平台公司”服务模式,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迭代升级,力争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引擎和大兴区和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