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育文化:七十二连营之说的由来

来源:采育镇  日期:2023-08-07 16:40 打印 【字体:

  明代,京南大兴采育一带的民众对槐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认为槐树是一种吉祥树,便在庭院、大门、路口、寺庙大量栽植。这样的习俗,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明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由于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于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削藩。本来就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借机发动“靖难之役”并取得成功。但是,当了皇帝的朱棣,觉得大明的江山社稷并不稳固,特别是被驱逐到漠北草原的蒙古残余势力仍不时侵扰大明边境。朱棣不顾朝廷大臣们的反对,决定迁都北京,到一线去消灭北部边患。后来,人们将这称为“天子守国门”。但迁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朱棣前前后后共花了二十多年才完成。为什么花这么长时间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北京地区由于连年战乱,人口大减,和南京相比, 这里是地旷人稀的“宽乡”。要想建都北京,必须从其他地方移民到这里才行,否则没有人口,经济上不去,也没法守住国门。其实自明洪武年间(1368—1398),大规模的移民就已经开始了,到永乐年间 (1403—1424),共组织移民18次之多,时间跨越半个世纪。由于当时战乱、天灾较少殃及山西一带,所以山西人口稠密,成了人口输出最多的地方。晋南洪洞县又是人口最多的县,移民也最多,所以山西外迁移民,就都集中到这里再迁往各地。

  洪洞县城北二里处有一个村子叫贾村,贾村西边有一座广济寺,据说唐贞观年间 (627—649)就已建成,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可以说是那里的标志性建筑。寺旁有一棵巨大的槐树更是老远就能看到,树身数围,荫遮数亩,车马大道都从树荫下通过。汾河上的老鹳鸟成群成片在这里飞翔、驻足、觅食,在树杈上构筑巢窝,星罗棋布,甚为壮观。由于此处远近闻名,官府就将这里作为外迁移民的集中地。山西各地的移民要先到县城周围的村庄住下,然后按顺序到广济寺办理移民登记手续,发放凭照、川资,从那里出发,按官方指派的方向,在官兵的监护下,分别迁往中原各地。背井离乡,到遥远未知的荒芜地方安家,谁也不愿意啊!但移民是强制的,不去也得去。故土难离,大槐树下哭声连片,其声令人不堪卒听,其状惨不忍睹。有的抱住槐树不肯撒手,仿佛是拽着亲人的手,死死不放。官兵鞭打脚踢,开始驱赶,实在赶不动的,就用刀剑砍断人们拽着的槐树枝。被迫迁徙的百姓终究拗不过官府,只得与亲人挥泪告别,有的手上拿着断枝,有的揣起一抔黄土,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手拄柴棍上路了。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何方何地,都说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大槐树渐渐变小了,望不到了,只有手里的槐树枝,成了家乡的象征。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一路上官兵嫌其行动太慢,往往挥鞭抽打,路途上哭声不断,其景凄惨异常。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一批批的移民,有的到了河南,有的到了河北,也有到其他地方定居的。其中一批来到了顺天府大兴县,在凤河沿岸定居屯田。为了恢复社会生产,官府在这里设立了蕃育署,管理移民的牧养栽种。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移民百姓思念家乡,因迁徙时基本上是按军队的编制,来自同一个县的就编为一营,到了大兴,每个县移民仍按编制聚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村子。勤劳的人们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长年耕作,促进了北京社会生产的迅速恢复,一个崭新的家园渐渐呈现。据说,那时采育一带凤河两岸,有“三桥、五门、五台、八庙、七十二连营”五大名胜。“三桥”分别是“北大桥、西大桥、南大桥”;而采育周围过去高高建起的土围墙上开出的“东、西、南、北”门加上南二门则是“五门”;“七十二连营”则是山西移民为了纪念自己的家乡,而用老家的县名来命名这里的新家。山西有一个长子县,这里就有一个长子营村;山西有一个沁水县,这里就有一个沁水营村;其他的还有解州营、霍州营、赵县营、孝义营等。移民共建了58个营,村民习惯上叫“七十二连营”,乃是虚指,形容其多。大兴曾流传一句老话:“山西有一个县,大兴就有一个营。”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现在的大兴人,大部分都是那时山西移民的后裔。在这里定居下来的人们,心中永远也不能忘记故乡。印象最深的,自然是离开前看那最后一眼的大槐树。于是,这一带的移民就在房前屋后、路口寺庙大量种起槐树,以慰思乡之情。有的人还烧上香,献上供品,朝槐树叩拜。家里有什么难事或灾难也面对槐树,祈求祖先保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做法沿袭下来,后来逐渐演变,由祭祖变成了拜神。槐树也就成了大兴人心中的吉祥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采育地区有很多老槐树,其中四五百年的槐树也不少,但是大多毁于“文化大革命”中。

  这些以营命名的村子,一个个紧密相连,在大兴的东南部凤河沿岸星罗棋布,范围涉及今天采育、青云店、长子营3个镇,很有军队作战布阵的格局特点。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有七十二连营吓跑日军的故事。据说,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后,在准备对大兴进行侵略的时候,有密探报,大兴分布着72个营,这些营镇紧密相连,实力不可估计。因为日军对这里的情况不熟悉,不敢贸然行动,只好撤军。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七十二连营吓跑日本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