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间,“大兴八景”里有一景是“燕社鸣秋”。什么是燕社鸣秋呢?据说在采育镇东南有一个两丈多高的土台,叫聚燕台,每年秋天,燕子要离开北京到海南岛避寒,都先到聚燕台聚齐,在这里鸣叫两天,然后一同飞往海南。所以,每年秋天,都会在聚燕台出现一次“燕社鸣秋”的景观。燕子是不是每年在这里聚齐,后来人谁也没瞧见过,咱们不说燕社鸣秋,单说在采育一带,流传着一个有关聚燕台的故事。
很早以前,不知道是哪一年了,离聚燕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财主,他有多少地,没人知道,单单知道他家大业大。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名叫红儿。红儿真可以说是她爹妈的眼珠一样,长得美丽又聪明,财主夫妻俩非常疼爱他们的女儿。小时候,红儿常到地头上玩耍,掐点野花,编个花篮儿,或捉个蜻蜓、蟋蟀什么的,玩得挺痛快。最叫她高兴的,就是她认识了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小燕。小燕是村东头于老汉的儿子,生得聪明伶俐,于老汉、于大娘爱小燕,也和爱眼珠子一样。于老汉很穷,夫妻俩只种了二亩地,够上吃的够不上穿的,小燕就天天帮助爹妈捡些柴,挖些野菜什么的,以贴补家用。
红儿在地头上认识了挖野菜的小燕,两个人都是七八岁,很快就熟识了,红儿喜欢小燕,小燕也喜欢红儿。红儿帮小燕挖野菜,红儿很聪明,她知道哪些野菜可以鲜着吃,哪些野菜可以晒干了冬天吃。小燕也帮红儿掐野花,编花篮儿。可是红儿总是说:“小燕哥哥,还是我帮你挖野菜吧,野菜可以吃呀。”有一天,他们在一起玩儿被老财主看见了。回家后老财主对女儿说:“红儿,以后你别跟于家那个穷孩子玩了,留神沾上穷气!”红儿不懂得什么叫穷气,还是常常和小燕一起玩。
一来二去,红儿和小燕都长到十二三岁,一起玩了五六年的小朋友,情意更加亲密了。老财主实在不愿意看见他们在一起,就跟老伴儿说:“咱们红儿,一年比一年大了,别叫她跟于家那个穷小子玩了。”他的老伴儿也附和:“对,对!咱们孩子,总算是个小姐,这么大的小姐,哪儿有老出门去玩儿的?”打这儿起,他们就不叫红儿出大门,红儿成了不出街门的“小姐”。可是红儿总是想念着小燕,小燕也总是牵挂着红儿。红儿有时候站在后花园假山上,偶尔能和在墙外走过的小燕说上几句心里话。心里话是说不完的,可恨全被这段墙隔开了。一两年间,红儿学会了绣花,奇怪的是她绣的花朵,怎么也没有她绣的燕子像真的。红儿很高兴,绣好了九十九只燕子,都送给了小燕哥哥。这一天她绣完了第一百只燕子,嗬,这只比那九十九只燕子还精神,她自言自语地说:“这回,小燕哥哥一定更喜欢了。这燕子要会飞会叫该多好啊!”话还没说完,就听忒儿的一声,绣出的燕子飞起来了,“燕燕哥哥,快快躲躲”地叫着飞出了红儿的房屋,不知飞到哪里去了。红儿惊呆了,她想,用线绣的燕子,怎么会飞起来呢?她猜不透。再说那燕子飞出了红儿的房屋,一直飞到于老汉的房檐上,仍旧叫着,“燕燕哥哥,快快躲躲”。于老汉很奇怪,燕子为什么这样叫呢?谁也猜不透。
祸事就发生在这天晚上。原来,红儿送给小燕的绣花燕子,早被老财主看在眼里。他想,这是“家丑”,家丑不可外扬。于是花了一百亩良田,买通了知县大老爷,只要把小燕发配到很远的地方,就算心满意足了。知县大老爷哪管什么合理不合理,只要把地拿来,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知县收了老财主的贿赂,就昧着良心,派人把于家小燕抓来了,不问青红皂白,给小燕加了一个“私通盗匪”的罪名,发配到海南岛去了。于老汉、于大娘虽然知道儿子是被冤枉的,但在那时,穷人的冤屈,又能向谁说呢!
自打第一百只燕子飞走了以后,红儿心里老是惊惊慌慌的,不知她小燕哥哥出了什么事。她天天上假山上去看,再也看不见她小燕哥哥走过来,心里更不踏实了。这一天她去看爹妈,走到窗根下,就听爹跟妈说:“于家这个小畜生,这一发配到海南岛,就永远也回不来了。”她妈说:“赶紧给咱红儿找婆家,免得再出什么事。”红儿在窗外听了爹妈说的话,耳朵里嗡的一响,头上像打了个霹雷一样,她不再进爹妈的屋子,回到自己房里。她想不出小燕哥哥犯了什么罪,虽然知道这是爹妈捣的鬼,却也没有法子救回她的小燕哥哥,打这儿也就病倒了。
红儿病倒以后,还盼着她小燕哥哥回来,由春盼到秋,连小燕哥哥的影子也没盼到。这一天,忽然房檐下落下一只燕子,嘴里叫着:“燕燕哥哥死死死,燕燕哥哥死死死!”叫的声音悲惨极了,仿佛燕子也落下泪来一样。红儿更惊慌了,她对这只燕子说:“燕子弟弟,小燕哥哥死了吗?”燕子叫了两声:“死!死!”红儿说:“如果小燕哥哥死了,请你围着房檐飞三个圈儿。”燕子真的飞了三个圈儿,红儿当即晕倒,燕子也飞走了。红儿一醒来便哭,一直哭到眼睛流血,这天晚上红儿在悲痛中死去。老财主和他的老伴儿知道女儿死了,悲伤痛悔。第二天清晨,老两口商量把红儿埋了,埋到哪里呢?就埋在村子南边吧。日久天长,红儿的坟墓成了一个两丈多高的大土台,上面长出了各种奇花异草。每年秋天,燕子要回海南的时候,总是先到红儿姐姐坟上来聚齐,唱一两天的歌儿,问问红儿姐姐有没有什么信捎给小燕哥哥,然后离去。这就是聚燕台的生死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