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是人民政协独具特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政协专门委员会参政议政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提案工作已逐步形成内容广泛、制度规范、作用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受到了承办单位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提高质量是提案工作的根本
提案工作质量,包括提案质量、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其中提案质量是基础。如果提案质量不高,就难以要求高质量的办理,就产生不了实际效果,因此,提案质量是提案工作的根本。提案质量体现着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体现着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水平。正确认识和处理提案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不断提高质量,推进提案工作不断发展,是全体政协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高质量提案应具备的几个特点
多年的提案办理情况说明,提案的质量高,才会引起承办单位的重视。提案办理和答复得如何,直接反映出承办单位对提案办理的重视态度,也间接反映出提案本身的质量。
概括起来,高质量的提案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选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所谓中心、大局,就是党和政府当前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部署的重要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案人要找准那些承办单位尚未注意,或注意了尚未找到好办法解决的问题,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选择那些自己较熟悉的题目提出提案。
二是论证充分。高质量的提案应具备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反映情况准确,分析问题透彻,提出建议切实可行。提案人撰写提案过程中,要下功夫进行调查研究,力求掌握全面情况,认真进行理性思考,集思广益,充分论证。这样提出的提案,才能让承办单位确实感到提案提得合理、及时,确实应该抓紧办理、落实,才能发挥决策参考的作用。
三是建议具体可行。一件提案有没有具体的建议,是提案质量的关键。提案应该在怎么样解决问题上献计献策,而不能只在“要不要”上作文章。如果只是提出和分析问题,但提不出具体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那就只能成为研究材料,而不能作为提案要求承办单位办理。
四是抓住时机、找准角度。这是影响提案实效的重要因素。如何把针对性和可操性、长远性、现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提案人善于换位思考,及时把握党政部门近期工作的重点,选准提案的着力点、切入点。
三、提案中需改进的几个问题
一是有的提案“一案多事”。《提案工作条例》明确要求一事一案,这样便于确定承办单位,便于提案的办理和落实。如果一件提案中同时提出几件事情,涉及的部门过多,难以确定主办单位,同时,增大了办理中的协调工作,直接影响办理效果。
二是有的提案“论文”式。理论上的表述过多,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办理起来无从下手,这样的提案可作为研究性文章,而不宜作为提案。
三是有的提案缺乏透彻而简练的分析。只是提出了问题和建议,缺乏有深度的剖析,这样的提案很难引起重视。泛泛议论容易得到泛泛答复。
四是有的提案为个别地区或单位单纯地“要资金、要项目”。申请建设资金和项目,应按照有关规定逐级报批,不能把提案作为申请建设项目的报告。
五是有的把已进入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程序的案件作为提案。按照提案立案标准规定,这样的提案,是不能立案的。
六是有的提案不够严肃。常出现把以往的请示报告或者报刊文章等材料直接剪贴在提案纸上,或者几个提案的内容、段落、标点完全一致的情况,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七是有的提案书写不够规范。字迹不清、签名潦草,难以辨认,这样在立案审查和微机录入时很容易搞错,影响提案的处理。
四、充分发挥党派、界别和专委会在提案工作中的作用
党派提案是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方式,通过发挥党派提案的典型作用,是不断推动提案整体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政协各个界别中,汇集着众多造诣很深的专门人才,同行同业的人士,利用一些会议或者活动,就本界别领域里事关大局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一起研究磋商后,可以提出有深度、有界别特色的提案。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提案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在提案中发现和确定专委会专题调研题目,把专委会的专题调研与重点提案的办理密切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把调研成果转化成提案,有益于落实。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提出更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提高提案质量,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政协委员和政协提案工作机构的共同任务。面对新形势,我们要继续发挥政协的特点和优势,牢固树立提案“精品”意识,力争提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高质量提案,使提案工作在履行人民政协职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