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加快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来源:区政协网站  日期:2014-11-15 00:00 打印 【字体:

  提案人:于志强

  事  由:关于完善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加快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区,大兴区已经步入了全面城市化的高速路,近年来新建小区更如雨后春笋,但社区商业配套设施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了种种不便,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矛盾将会日益凸显,这种现象折射出我们对城市化的巨变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小区配套商业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新建社区(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区、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地方政府应出资购买一部分商业用房,用于支持社区菜店、菜市场、农副产品平价商店、便利店、早餐店、家政服务点等居民生活必备的商业网点建设。严格社区商业网点用途监管,不得随意改变必备商业网点的用途和性质,拆迁改建时应保证其基本服务功能不缺失。

  为此,建议大兴区相关部门针对如何完善社区商业配套设施,服务社区居民展开调研工作,尽快出台措施落实国务院的工作意见。

  一、快速城市化和社区商业配套设施不健全的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老城镇向外拓展、开发区扩建、新农村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和新航城建设,都加快了大兴区的城市化步伐,各种漂亮的小区拔地而起,大批农民因拆迁上楼,但是,一方面基于村庄而衍生的各种商业业态被打破,另一方面新建小区的商业配套设施却极不健全,连像样的超市、便利店和菜市场这些最基本的商业设施都没有,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并且这一趋势还有不断扩大的迹象,特别是一些远离中心城镇的偏远小区,居民为购买卫生纸这样的日用品也要长途奔波到中心城镇,或者按照过去的方式等到农村集市赶集购物,这既加大了居民的社会生活成本,又为我区城市化进程增加了新的矛盾,为广大新居民快速融入新的城市生活制造了障碍。

  二、高度重视社区商业,研究社区商业发展规划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通俗地说,社区商业就是针对一个小区或者几个小区的居民而形成的消费集散地。社区商业直接影响其所在区域居民的幸福指数,属于民生工程。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商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社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对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多样化、综合性的社区商业需求日益增长。社区居民不仅需要繁华的城市、区域商业中心,更需要网点齐全、业态合理、功能完备,并具备一定服务水平的社区商业。加快社区商业的发展,营造和谐的社区消费环境,既是满足居民消费、扩大劳动就业、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大兴区的城市化进程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部门如不及早研究制订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发展规划,未来必然造成较大的社会问题,解决起来必然要付出更大的社会成本,建议尽早出台《大兴区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可参照商务部《社区商业全国示范社区评价规范》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根据社区规模制订社区商业配套设施标准,包括经营面积、商业业态、服务标准、奖励政策等。

  三、多管齐下建设多层次规范化标准化的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建设

  社区商业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针执行,基本实现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需求在社区内能得到有效满足,建立起较完备的生活保障型社区商业服务体系,促进生活保障型服务的产业化、网络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充分发挥社区商业在促进就业、扩大消费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消费水平较高的社区,可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商业布局较合理、服务功能较齐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

  发展社区商业要着眼于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对居民最关心、最需要、通过努力又可以解决的问题要积极予以解决,要切实做到反映民心、体现民情、满足民需,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把社区商业建设作为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来抓好,要根据各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区商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实行分类指导;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区分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实行分类指导;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社区商业要想做好,最重要的就是研究社区商业的发展规律,重点解决社区商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绝不能停留在路边摊、小卖部和家庭作坊的水平,要把社区商业真正建成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从规划审批和竣工验收环节确保配套商业设施建设

  北京市1985年就颁布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新建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按照小区规模对我市新建小区配套商业设施的建设面积等都有规定,但从目前我区新建小区的实际情况看,有关规定并没有严格执行。今年国务院又公布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商业和综合配套设施提出了10%以上的明确指标要求,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在小区规划审批和竣工验收环节对开发商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配套商业设施规定的小区绝不能批准建设和验收,切实抓好源头治理,否则在大兴区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必然贻害无穷。

  (二)制定社区配套商业服务标准

  根据商务部《社区商业全国示范社区评价规范》,结合区内社区的规模、分布和消费水平,可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商业服务标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和多层次的要求,主要通过社区配套商业业态的配置和服务水准进行区分。

  社区配套商业业态主要应包括:

  必备业态:综合超市、室内菜市场、食杂店、便利店、书报音像店、药店等商业业态和餐饮、照像冲印、美容美发、洗衣熨烫、维修服务、家庭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业态。

  发展业态: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代购代订、邮政通讯、金融储蓄、网上购物、电话购物、专业店、专卖店等具有现代服务功能的商业服务业态。

  对于具体的营业机构还可按照营业面积、经营品种、营业时间、人员资质、专业设备配置、安全卫生措施等进行评价。

  (三)通过各种政策鼓励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建设

  1.根据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评级认证

  优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比较重视社区商业的规划和建设,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小区配套商业设施建设情况,按照国家标准对小区进行评级认证,开展创建商业示范社区工作,使其成为一个地产项目品牌价值的重要构成内容,广泛宣传,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从而鼓励更多的开发商主动建设好社区商业配套设施。

  2.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针搞好社区商业建设

  社区商业建设要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必要时可由政府购买社区商业用房,鼓励、支持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

  3.通过招商引资工作促进社区商业提升服务质量

  政府招商部门可利用优惠政策鼓励更多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鼓励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社区设立标准化菜市场、超市、便利店、餐饮店、洗染店等各类便民利民的网点,鼓励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多种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

  4.安排专项资金鼓励社区商业

  政府相关部门每年应在相关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重点扶持社区商业,对于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生活困难,填补空白,促进就业的小型微利商户进行税费减免。

  (四)创新服务搞好社区商业建设

  政府职能部门要通过创新,利用资金、网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型连锁企业进入社区,推动电子商务平台进入社区,不断提高社区商业新型业态的比例。

  1.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鼓励大型知名企业进入社区

  (1)培育早餐快餐龙头企业,引导龙头连锁企业进入社区新建或改扩早餐快餐服务网点和中心厨房,保证社区居民能够方便吃到有保障的早餐快餐。

  (2)推动社区内的连锁超市进行生鲜化改造,加大生鲜食品的经营比重,鼓励新建标准化菜店,解决居民生活不方便、消费不放心、食品不安全的问题。

  (3)支持连锁龙头企业进入社区新建或改造便民服务网点,搭载各类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如快递收取等。

  (4)通过制定和完善标准,支持和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进入社区,形成以社区、回收企业、集散市场为载体的,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目前比较成功的例子是大型蔬菜批零市场新发地,其已经推出了社区便民菜店,新发地方面表示,未来3-5年内,将在北京再开设1000多家连锁便民社区菜店。

  2.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要积极建设面向社区服务的家庭便民服务信息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配送平台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发展网上交易、网上服务,补充现有网点的不足;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客户需求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分析、存储客户信息,为居民提供定向、快捷、周到的服务。大力提倡社区骨干企业开展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的服务,延伸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