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1日,北京市大兴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大兴调查队、北京市大兴区经济社会调查队联合发布《大兴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丰富的数据和图表展现大兴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果。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发展“三重压力”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大兴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砥砺奋进,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新兴动能加速释放,民生保障坚实有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经济运行蹄疾步稳,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经济总量稳定千亿。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9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8.0%,经济总量保持千亿规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构成为1.4:34.8:63.8,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96.3亿元,比上年增长3.5%,拉动经济总量增长1.9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稳中有进。工业持续发挥带动作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017.7亿元,保持千亿级规模。其中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7.8亿元,占比超四成。服务业“压舱石”作用凸显,规模以上第三产业实现收入合计24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
需求结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合计占投资总量的比重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珠宝首饰零售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2%。
二、新兴动能加速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增强
新兴行业增势良好。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持续增强。两个行业的增加值分别实现109.7亿元和5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0.9%,合计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14.8%,较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三成。
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拥有量不断提高,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76件,比上年增长21.4%。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789件,比上年增长19.3%。PCT专利申请159件,比上年增长50.0%。高新技术企业1050家,比上年增长10.1%,输出技术合同、合同成交额分别比上年增长5.7%、1.7%。
新消费表现亮眼。网上零售保持快速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36.8%,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线上消费为消费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路径,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零售额同比增长2.8%。
三、民生保障有力增强,稳步推进共同富裕
就业收入稳步提高。积极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全年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2.5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6.5%。持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职业技能培训4.0万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04元,比上年增长4.4%。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基层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7%、4.8%、1.9%和3.9%。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2%、7.2%、14.1%和16.3%。
民生事业多点发力。以“七有”“五性”需求为导向,着力补短板、增福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城乡社区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5.1%、7.3%、19.1%和4.8%,合计占比超六成。大力推动“健康大兴”建设,新建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引入北京四中等6所市级名校。
四、绿色发展持续巩固,公共服务品质提升
深入践行绿色低碳。深入实施“双碳”战略,能耗水平有所下降,能源消费总量368.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34吨标准煤。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为3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8%。达标天数为281天,优良天数占比77.0%。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加快城市更新建设步伐,年末公共电汽车运营车辆1195辆,比上年末增加57辆;新能源出租车运营车辆1550辆,比上年末增加320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057.1万平方米/日,比上年增长26.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文体事业更加繁荣。紧扣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加大公共文体设施供给,年末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17.2万册,总流通25.5万人次。社区文化室243个,文化大院339个。举办形式多样体育活动,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达3.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