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100亿专项资金的背景
请介绍我市设定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的背景?
答:中央高度重视首都文化发展工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北京要“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首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成绩,尤其是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首都经济支柱产业。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67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94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9.7%提高到12.1%。在此背景下,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强调:“建立北京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每年统筹100亿元,用于支持首都文化发展”。这是首都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展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2年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基本原则
2012年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2012年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基本原则是:
1。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为基础、以统筹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的专项资金整合运行机制,统筹各方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集中财力办大事。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兼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通过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带动首都文化改革创新发展,打造文化航母,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3。多措并举,创新机制。采取多渠道广泛融资,多角度统筹使用,多层次不断创新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资本运作手段,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4。平台运营,专业操作。建立专项资金统筹平台,发起设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建立专业的基金管理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专项资金的运营管理水平。
2012年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重点
2012年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重点在哪几方面?
答:专项资金主要解决首都文化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最直接、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一是用于文化事业及公益性文化服务。包括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工程、网络文明引导工程、文化名家领军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2012年,专项资金列支了首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宣传文化活动、新闻出版和展示展览、全民健身、奥运增光计划、文物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网络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群众文化设备更新及文化设施建设等专项经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如:继续列支了高清交互用户普及推广补贴,让群众继续免费领取高清交互机顶盒;继续列支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专项经费,更新和新建文化设施,让群众免费开展文化活动等。
二是用于解决多年来掣肘首都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不畅问题。将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文化创意产业小额贷款公司、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担保公司、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和文化创意产业统贷平台。通过文化与金融的紧密融合,促进文化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加快首都文化产业发展。
三是用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顺文化体制机制。将设立企业改制重组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四是用于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文化航母。将成立北京文创国际集团、广告传媒集团等大型文化集团,打造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区域的文化航母,推动首都文化走出去,扩大首都文化影响力。
五是用于打造文化精品和培育大项目。将设立打造文化精品资金,让一批优秀的文化精品项目脱颖而出,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为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2012年专项资金将扶持国有和民营大型文化项目,尤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型文化企业落户北京,让首都成为全国大型文化企业总部基地。
需强调的是:统筹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目的是整合首都大文化资源。因此,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不单单是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还包括统筹管理使用旅游产业专项资金、体育产业专项资金和文化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等资金,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金融等融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首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012年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创新之处
2012年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上有哪些创新?
答:在五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在专项资金支持方式上实现创新。在补助、奖励和贷款贴息等传统支持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支持方式,如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直接注资等支持方式,以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在拉动社会投资,放大财政资金效应上实现创新。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文化融资担保公司、文化小额贷款公司、统贷平台等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放大财政资金效应,积极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文化发展。三是在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模式上实现创新。针对专项资金来源的复杂性和支持领域的广泛性,把专项资金支持模式设置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种模式,分别制定相应的办法和规程,规范运作,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四是在资金管理使用机制、防范财政资金风险上实现创新。严格规范运作方式及程序,进一步从制度上规避资金使用风险。五是在资金使用分配、绩效考核评价上实现创新。今年将绩效理念融入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的全过程,实现绩效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要创新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机制,通过实现“决策有评估、预算有评审、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评价”四个目标,力争在全国开创资金管理使用的新模式。
2012年专项资金如何支持文化产业项目
2012年专项资金如何支持文化产业项目?
答:2012年支持文化产业项目将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扶持广告产业专项资金和重大文化项目配套资金,统一向社会发布征集公告,重点支持具有示范带动引领作用的项目和“双高”企业,即:对北京市税收贡献高,对推动文化走出去出口创汇高的文化企业,同时对中小微企业、文化发展平台等进行支持,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本年度的项目征集管理可概括为五大“统一”:统一征集、统一管理、统一评审、统一支持、统一监管,即:项目的征集由市文资办统一面向社会征集,统一进行汇总分类管理、统一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再统一进行支持,项目支持后再统一进行监管。
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实现阳光操作
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专项资金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使用问题。这方面,将做哪些工作?
答: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管理使用好专项资金。社会各界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十分关注。
首先,管理规范化。前期,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包括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内的制度及操作规程18项,共10余万字,对资金的使用范围、对象和监督措施等各项细节进行明确规定,让每笔资金怎么用、用在哪些范围都做到有章可依、有制可循,使资金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其次,过程制度化。构建起专项资金管理的项目决策、预决算、申报、论证评审、检查监督、项目评价六大机制,对专项资金从申报、评审、拨付、监管、绩效考评等各个环节予以严格规范和控制。一是项目资金决策审定机制——建立由各部门成员参加的联席会议,明晰责权统一的运行机制,明确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广泛征求意见,从制度上确保科学领导,从机制上确保科学决策,推进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二是项目资金预决算机制——健全内控机制,使专项资金从预算、执行、核算等各个环节有制可依,进一步从内部完善专项资金的预决算管理,实现规范管理。三是项目申报机制——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严格规范运作方式及程序,明确申报专项资金扶持的资格条件、申报项目的准入门槛、优选原则等量化标准,使项目征集、申报等环节实行阳光操作,项目选择要公开、公平、公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是项目论证和评审机制——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专家库优选专家,确定评审标准,明确评审的目的、内容、评审方法、评审纪律、评审意见的格式和要求等,从项目建设的目标和需求出发,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示范性、产业贡献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和分析论证。五是项目资金使用检查监督机制——明确部门责任,联席会成员单位、区县按照各自权限,分级分类各负其责,建立项目执行情况报告机制,适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主管部门巡查,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整改措施,及时跟进问题反馈和整改落实情况,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实现“事前预控、事中检查、事后考核”的全过程动态监督检查。六是项目评价机制——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从业务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等三大指标出发,开展绩效综合考评,全面考虑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情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任务目标。
最后,监督检查常态化。强化监督是做好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资金管理使用,确保阳光操作。二是健全专项资金网上申报系统,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公布于众,放在阳光下,接受社会监督。我们将于近期面向社会公开发布项目征集公告和申报指南。三是纪检、财政、审计等单位组成联合监督检查组,定期不定期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做到防微杜渐,增加专项资金的透明度。
建立如此科学、系统的管理使用机制,在全国尚属首次,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通过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做到“事前预控、事中检查、事后考核”全过程动态监督检查,提高绩效考核目标,尤其是委托专业机构,开展资金评审工作,规范运作方式,规避资金使用风险,做到“阳光”操作。
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效果
刚才我们了解到专项资金设立的背景及管理使用的相关措施。可以预计,专项资金将对推动首都文化繁荣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答:我们力争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上把握好三个原则,处理好三个关系。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科学使用的原则。统筹考虑专项资金的使用,聚焦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切实增强专项资金的拉动和放大效应。二是责权明确的原则。根据存量资金和增量资金实际情况,实现权责明晰,任务明确。三是绩效考核的原则。将专项资金管理部门的绩效目标与市财政、审计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监督检查工作紧密结合,建立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绩效评价机制。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关系。既要严格管理,又要加快资金使用进度。二是要处理好文化事业投入与文化产业投入的比重关系。把钱花在“刀刃”上,实现倍增效应。三是在工作体制上要处理好与资金被统筹部门关系。树立大局观,互相理解,同时要严格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合法、合规,不出问题,突出效益。
总之,要通过发挥专项资金作用,推动首都成为全国文化精品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传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发挥好首都文化中心的表率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驱动作用、桥梁纽带作用、荟萃集聚作用,把首都建设成为在国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
搭建政银企合作机制
除了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外,在推动首都文化繁荣发展上,还有哪些举措?
答:财政资金是促进首都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然,我们在发挥财政资金作用的同时,更要注重以财政资金为杠杆,吸引社会资金,推动首都文化繁荣发展。市文资办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北京农商银行、中信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等10家银行签订文化创新发展合作协议,10家银行为首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1000亿元人民币授信额度。同时,市文资办加大与企业合作,首批与大连万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签订了文化创意发展合作协议,仅10家企业就将投资约608.7亿元,在北京建设重大文化项目。市文资办通过发挥专项资金作用,搭建起“政银企”合作机制,促进首都文化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