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落实各项严重精神障碍防治措施,创新服务模式,提高严重精神障碍防治能力和规范管理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做好疫情防控重点人群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促进,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现将2022年度全区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坚持疫情防控底线思维,夯实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服务
持续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精神卫生工作,完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心康医院的排查诊断和应急收治的工作制度与流程建设。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和实际情况,对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分级分类的精准服务,共同解决患者管理、治疗、康复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畅通精神疾病联络会诊、双向转诊和住院医疗绿色通道,分级强化应急医疗处置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辖区医疗机构对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现、识别、诊断、报告、及时救治能力。及时规范开展应急医疗处置,按照流程要求上报相关信息,及时开展危险性评估和随访管理等,及时与属地个案管理小组互相通报患者信息,并妥善做好相关原始资料整理留存。加强对应急事件报告撰写的规范培训,提高应急事件报告的质量和实效性。有效增强辖区卫生系统应对重大疫情中精神疾病排查诊治、应急处置、医疗救治服务能力。
二、优化工作机制,提升社区综合管理工作质量
抓住北京冬奥会、全国两会等重大赛事和重大政治活动服务保障关键契机,进一步加强多部门联动,严格执行精神卫生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属地政府、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协作,深化信息共享与会商工作机制,强化镇街、村居层面综合管理小组和个案管理小组能力提升,全面了解辖区内在册患者和家庭基本情况,不定期开展多部门协同应急处置演练,进一步有效融合疑似排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联合管控等工作。做好与经开区精防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安全有序完成属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的交接。
全力发现疑似患者线索,增强发病报告法制观念,坚决杜绝漏报、迟报、错报、瞒报等现象发生。对辖区内新确诊或新发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按照属地原则,及时建立北京市精神卫生个人健康档案。抓实全区在册患者的随访管理质量,强化分片包干专科指导、监护人履责认定等工作,最大程度摸清和掌握本辖区患者情况,落实社区分类管理,做到“应筛尽筛、应报尽报、应管尽管、应处尽处”,为患者提供更多个性化、连续性的综合服务,同时促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面访率以及在册患者免费体检率和家属监护补贴申领率等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各项重点工作指标的提升。
鼓励创新服务模式在基层推广应用。探索利用现有的血药浓度监测、服药管理智能化工具(电子药盒)、语音电话和网络视频随访、抗精神病药物长效针剂治疗等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患者服药依从性管理,切实提高免费服药治疗质量,确保患者病情稳定,防范肇事肇祸事件发生。探索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模式,采取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方式探索综合管理,与日间项目结合开展门诊康复服务。
三、推进医联体建设,完善区镇两级防治联动服务
发挥心康医院精神专科学科优势及辐射带动作用,鼓励转岗精神科医师的培养,指导更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精神心理专科门诊的规范化设置,共享转会诊、双向转诊制度优势,畅通应急处置患者上转“绿色通道”,提升合作医疗机构精神疾病诊疗服务能力。以设立精神科的社区卫生机构为核心,建立辐射周边区域的“社区高风险患者专科会诊干预服务点”,与精神专科医联体分级诊疗、“分片包干”工作对接,由区心康医院精神科专科医师提供诊断、评估、治疗、门诊随访和技术指导,指导其建档机构制定个案管理方案,提高服务的便利性、专业性、及时性。
四、加强质控与培训, 促进精神卫生服务内涵建设
全面抓好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质量控制。按照区级质控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查自控两个层级,分别对社区防治和信息系统数据进行质控,将质控结果纳入对社区精防工作的考核,增强基层精防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严格做好信息共享及数据安全工作,本着人文、关爱的精神为患者提供服务,患者信息仅限于在本区域内提供服务时使用,并注意保密,禁止患者信息利用扩大化。
按要求组织开展精神卫生政策、工作规范、治疗康复技术、个案管理、应急医疗处置、信息系统等相关内容的培训,规范落实精防人员岗前培训、骨干进修、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等培训工作,选派优秀师资,实行点对点带教,严格执行培训大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精神科专业素质。
五、拓展服务内容,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坚持需求导向,重点抓好区级心理援助医疗队能力建设,通过强化应急演练、物资储备,进一步提升精神卫生领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心理康复与心理疏导能力。为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医务人员、本区确诊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减少精神障碍和自杀自伤等行为的发生。
坚持和完善大兴区心理援助热线工作内涵,充分发挥热线方便快捷、不受空间限制等优势,为不同人群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做好区级心理援助热线的运营和维护管理,定期对热线接听值守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和督导,规范热线接听服务流程,按要求采集和保存业务资料,定期总结热线来电情况,及时上报区卫生健康委、市精保所。
加强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完善体制机制,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创新模式、搭建平台,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心理服务格局。坚持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人群社会心理服务。不断提高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化水平。
六、做好健康教育,开展精神健康科普知识宣传
加大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宣教和引导,利用重大节日和各类主题活动日(全国助残日、睡眠日、孤独症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继续深入落实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知识。加强对在册患者的家属进行疾病护理相关教育、康复指导和适当的心理服务,提高其看护、照顾能力,提升患者居家康复质量。
大兴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