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主体名称和数量情况
执法主体名称是北京市大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数量情况:目前在编人员共计547人。
二、各执法主体的执法岗位设置及执法人员在岗情况
有执法证的执法人员355人。局机关下设科室28个;所属事业单位11个;设置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3个;现有派驻机构33个。
三、执法力量投入情况
全局有执法证的执法人员355人,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不到200人。
四、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情况
营商环境持续向优。市场主体更加活跃。企业开办即时受理、日清日结,新设企业14290户,同比增长73.25%。企业开办耗时居全市第7,较去年提升9个位次。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完备。印发我区首个专项支持政策,挂牌全市首批自贸区知识产权分中心,快速预审专利等业务提速15倍。事中事后监管更加智慧。牵头发起跨部门双随机抽查133批次,同比增长近4倍,居平原新城首位。执法导向更加明确。对中小微、新业态企业加大包容审慎监管,采取政策辅导等方式实现首违不罚。同时,严厉查处假冒伪劣、无照经营等群众关切问题,办结案件3501件,罚没款1681万元。
食品安全稳定向好。风险排查更加彻底。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达98.86%。监管重点更加突出。完成全区219家学校食堂全覆盖检查,做到食谱事前审查、食品留样检测,整改隐患11处。开展过期食品、网红餐饮等整治40余项,查处违法行为1179件。创城创卫更加精细。逐项吃透测评标准,推动全区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基础设施及卫生环境显著提升,顺利完成迎检。重大活动保障更加成熟。驻点指导企业安全供应食品244吨。
“接诉即办”提质向前。工作流程规范严密,全年办理工单16425件,解决率、满意率均排名前列。牵头八部门启动预付费退费主动治理,区预付费监管平台注册商户213户,涵盖教育培训、儿童娱乐、体育健身等诉求集中行业,累计充值资金719万元,保障消费者交易4636次。
市场防控审慎如初。高强度检查冷库、五类外、药店等重点环节市场主体6万余次,消除隐患4000余处。录入冷链追溯信息89万余条,完成市场要素常态化核酸检测30万件,登记购药信息64余万人次。市场领域从业人员加强针接种率95%。
五、执法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常态化开展防疫执法检查,全年累计检查“五类”之外市场主体58000余户次,发现问题2929户次,均已完成整改。此外,组织开展了针对各所疫情防控情况的督查检查3轮次,共计检查市场主体756户,发现问题278户次,均已通报各所完成整改。
统筹全局18个业务科室全面开展本部门双随机抽查,科学部署、推动落实,在组织召开“双随机、一公开”工作部署会的基础上,推动各业务科室结合各项业务重点,全面部署全年抽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局共计发起双随机抽查任务39批次,涉及检查对象3870户次,完成承诺制抽查2批次,涉及检查对象1207户次。
六、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案件的办理情况
全年共立案3815件,其中作出行政处罚3501件,销案76件,不予处罚117件;罚没款共计1681万元,有序推进全局2021年行政执法案件工作。
七、投诉、举报案件的受理和分类办理情况
2021年我局实际承办12345接诉即办工单17553件,占全区实际承办量的近7%。案件诉求热点问题主要为食品安全、退换货等售后服务、合同纠纷(消费类)、预付费纠纷、价格类。其中食品安全类工单共4162件,占承办总量的23.71%;退换货等售后服务工单2888件,占承办总量的16.45%;合同纠纷(消费类)工单2515件,占承办总量的14.33%;预付费纠纷工单2244件,占承办总量的12.78%;价格类工单1169件,占承办总量的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