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N000/ZK-2022-000608
  • 发文单位:
  • 信息名称:(失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兴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 发文序号:
  • 信息有效性:已失效
  • 主题分类:社会福利
  • 公开类型: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展开

(失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兴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公司)、中心,各街道办事处: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大兴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30日

  大兴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是增强人民体质、提升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地通过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进一步提高新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依据《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京政发〔2016〕61号)以及有关政策文件,结合新区全民健身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北京市相关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满足健身需求、构建健康新区为目标,以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基础,以发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责为主线,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强化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城乡群众广泛深入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宜居宜业和谐新区建设。

  二、发展目标

  以建设健康新区为总目标,到2020年, 全民健身工作实现科学健身深入人心、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市民体质显著改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健身组织实体发展、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健身设施全面覆盖、满足需求突出重点,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巩固品牌形成特色,推动群众冰雪运动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全民健身新时尚,完善覆盖全区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宣传体育文化,提高新区居民健身意识。

  围绕健康新区建设,普及健身知识,加强科学健身宣传引导,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以举办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传承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挥北京双奥运城市文化作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营造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和社会舆论氛围,体育健身成为群众普遍生活方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60万人,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0万人。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达标测验和体质测定工作,城乡居民体质达标率超过93%,体质明显改善。

  (二)推动体育组织建设,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

  1.加强体育组织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带动、扶持各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和发展。重点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自发健身组织、团队等服务类社会组织,鼓励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登记。充分发挥各类人群社会组织作用,统筹推进青少年、职工、老年人及社区居民、农民、妇女、少数民族、残疾人等人群体育工作协调开展。发挥各级各类单项协会专业优势,推进项目带动,着力推动各级体育协会实体化、品牌化发展。支持基层健身组织、团队等群众身边的组织开展活动。

  2.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各级别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5000人,通过健身技能、才艺交流展示大赛,不断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健身团队和基层活动中的作用。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鼓励动员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体育院校学生等积极开展公益服务项目,巩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三)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1.推进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落实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有关规定,建设居住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镇级农民体育健身提升工程、拆装式游泳池、滑冰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等场地设施,打造"15分钟健身圈"。完善农村体育设施,实现村级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依托环永定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区位优势,建成类型齐全、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群众体育健身场所。扎实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不断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2.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公共体育设施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公众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适量增加体育设施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资源,建设便民健身场所和相关服务设施。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加强管理和维护更新,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四)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1.项目带动、多元共促。精心打造半程马拉松赛、时尚休闲体育节、冰雪嘉年华等系列群众健身活动。办好"和谐杯"乒乓球赛、机关企事业单位七人制足球联赛、钓鱼比赛、"华宇杯"中国象棋赛等传统品牌赛事。组织好全民健身日、健身周、健身月及节假日各种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好中小学生运动会、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运动会、中老年人太极拳比赛、残疾人健身运动会等,促进各行业和各类人群体育发展。在"一区一品"基础上,广泛开展"一镇一村(社区)一品"的全民健身特色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利用新城北区体育中心、大兴冰壶馆和榆垡雪都、庞各庄龙熙滑雪场积极承办市级或国家级重大单项赛事,进一步掀起群众体育健身热潮。

  2.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支持社会组织举办全民健身活动,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调动全社会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供满足需求、丰富多样的全民健身产品和服务。

  (五)统筹城乡体育和各类人群体育发展。

  1.扎实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校园足球、校园篮球、校园冰雪项目等学校体育活动,建立常态化、纵横贯通的高中、初中、小学三级竞赛体系,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办好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建立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2.加强老年人、残疾人体育建设。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年人体育健身团队,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提供便利和优惠,社区服务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需求,老年人教育机构开设体育课程,推广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建设就近便捷的体育健身设施。

  3.加快农村体育和民族体育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民健身展示周"活动为平台,以农民篮球联赛等活动为支撑,广泛开展农民健身活动。大力传承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组织作用,研究推动将优秀民族体育项目纳入中小学校体育课程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中小学校课外活动计划。

  4.促进职工体育活动开展。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行业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体,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健身竞赛活动。坚持工间操制度,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活动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制定职工体育健身指导计划,定期举办健身运动会,为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时间、场地保障和资金支持。

  5.强化科学健身指导。实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建立面向大众、功能多元的区级、镇(街道)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推行《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建立证书、证章激励制度。对群众身体素质水平和运动健身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科学研究,为科学指导全民健身提供依据。引导和鼓励群众持久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技能水平。

  (六)推动京津冀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结合大兴区在京津冀区域的功能定位、自然环境、民族特色、未来规划等,打造符合新区定位的京津冀健身基地、健身设施一体化健身休闲圈。加强群众健身活动发展合作,创建一批以"三大球"、户外休闲运动、科技模型等适宜交流项目为主体的群众品牌活动。推广传承民族体育项目,实现具有地域性、代表性的三地传统体育文化交融发展。促进体育社团交流和联动,以"枢纽型"社会组织为龙头,创立单项协会联盟,打造体育社团"旗舰",促进区域协作、形成合力。加强三地信息化建设,紧密信息沟通联络与传递共享,扩大全民健身大数据系统应用。

  (七)大力发展群众冰雪运动,提升冰雪运动人口。

  1.大力开展群众冰雪活动。将冰雪健身活动内容列入全民健身工作范畴,以市民快乐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为龙头,大力开展各级各类冰雪活动,加大对冰壶、花样滑冰、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运动项目的扶持推广力度。积极培育"一区一品"冰雪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嘉年华和群众冰雪健身体验活动。

  2.扶持冰雪体育组织发展。研究成立大兴区冰雪运动协会等体育社团,培育冰雪项目青少年俱乐部,推动群众性冰雪体育组织健康发展,引导冰雪体育组织品牌化建设。

  3.加强冰雪设施建设。积极利用公园、露天泳池等水域资源开辟天然滑冰场,充分利用城市空地人工浇筑滑冰场、搭建可拆装滑冰场。依托区内各大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度假村、有条件的农村休闲农业场所等建设嬉雪场地。探索四季冰场、简易冰场建设,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提供条件。

  4.积极推动青少年冬季运动。在青少年中普及冰雪运动知识和技能,利用专家、明星进校园等形式,开展青少年迎冬奥系列活动和体育冬令营,举办青少年冬季运动会,扶持青少年冰球联赛、花样滑冰比赛和滑雪比赛等。建设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校外冰雪活动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临时或永久性校园冰场,鼓励社会力量创建各类青少年冰雪运动俱乐部。

  5.大力普及冰雪健身知识。建设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队伍,广泛开展冰雪运动推广与科学健身指导宣讲活动,普及冬奥会、观赛礼仪和冰雪运动知识,提升群众冬季科学健身意识和能力。

  (八)积极申请创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创新试验区。

  结合推动冰雪运动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健身休闲圈建设、足球运动发展、体育生活化社区提档升级等工作,以区内相关体育旅游资源为基础,积极申请创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创新试验区。以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为原则,加强全民健身顶层设计,对全民健身文化体系、管理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促进全民健身、体育产业、文化传承、旅游服务、基础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级实施。

  建立大兴区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由区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区体育局、文明办、总工会、团区委、妇联、残联、科协、老龄委、教委、发改委、文化委、旅游委、卫计委、住建委、财政局、民政局、公安分局、人力社保局、国土分局、园林绿化局、南海子公园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参与,研究解决全民健身重大事项。各镇(街道)根据本实施计划,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共同推动工作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贯彻执行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全民健身工作有序推进。

  (二)明确责任,强化落实。

  各镇(街道)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指标体系,确保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各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履行职责,创新激励机制,强化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统筹规划、协调指导,认真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事业单位要依照本计划,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全民健身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加大投入,强化监督。

  各镇(街道)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经费投入,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做好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落实工作,完善全民健身法规内容,研究有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督导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作用,加强对全民健身日、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体育健身展示活动的宣传报道,普及体育健身知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

  (五)及时督查,做好评估。

  把全民健身内容纳入文明城区、文明镇村、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和文明学校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综合考评体系,着力加强基层工作考核,努力推动工作开展。广泛听取群众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2018年对本实施计划重点目标、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实施进度进行中期评估,2020年进行全面督查评估,建立多方监督反馈机制,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全民健身发展状况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