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

来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日期:2021-03-31 14:44 打印 【字体: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区市场监管局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疫情防控及复产复工保障这个中心任务,以落实“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在履职中彰显作为”为主线,闻令而动、快速响应、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营商环境建设、疏整促专项行动、食品药品安全、高质量发展等各项工作,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保障市场秩序实现有序运行,确保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不误、两促进。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以久久为功的毅力擦亮“政治底色”。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态度,以持之以恒的定力不断“去浊扬清”。坚持问题导向,制发专项工作方案,成立防控专项督查组,紧盯疫情防控中显露的问题、坚持依法防控、依法决策,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牵头市场防疫工作组,参与承办物资保障、复产复工、村庄防控等8个区级专班任务,全力推进市场防疫、保供稳价、防疫物资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任务,在大战大考中彰显了市场监管系统的使命担当。

  (二)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减负担对冲疫情压力,为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全面落实涉企收费减免。严格执行纾困惠企措施30余项,推动转供电、银行等领域1.86万经营者退费424.61万元。对中小微企业停征部分特种设备检验费,为企业节省618.42万元。通过动产抵押、股权质押登记助力企业融资263.71亿。全面加强质押融资帮扶。加大知识产权专项补贴,累计促成6家企业成功质押融资3287万元,提供补贴款280余万元,补贴率100%。以优环境激发主体活力,营商环境建设蹄疾步稳。放宽住所登记条件,“一址多照”登记惠及全区,企业通过告知承诺可实现秒批落户。开发“大兴注册许可一点通”,开放企业注销专区,申请人仅需扫一扫便可实现即来即办、当天办结。推广市场领域审批电子印章应用,全区网上、现场均实现“即审即过”,一次性通过率提升近一倍。启动“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受理模式,配合自助办理专区、银行合作网点等渠道,全面做到零成本、零延时、零距离,企业设立最快可10分钟内完成全流程。以优服务挖掘增长潜力,推动重点项目企业顺利落地。紧盯临空区发展,完善服务专班配置,由服务管家依照企业需求提供供一企一策、跨区协办等服务,累计引入自贸试验区企业258户。全程协助广州南联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转型成为全市首家“空餐+地餐”航食企业。紧盯重点项目进展,紧密对接产促中心,关注项目企业引进、落地、投产等各环节,全程提供领办服务,推动大悦春风里等重点项目顺利落地。紧盯重点税源建设,优化重点税源企业服务小组,与税务及各属地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全力减少企业外迁。以增价值提升内生动力,知识产权体系建设进中趋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5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商标服务窗口办理商标注册1609件,较去年同期翻两番。2020年全区专利申请4682件,同比增长7.5%。专利授权4020件,同比增长49.4%。推出知识产权服务包、公益微课程等特色服务品牌,为热景生物等企业提供一对一线上辅导及培训方案,协助企业成功提交专利申请30余件。

  (三)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规章或者行政规范性文件,加强地方政府规章或者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清理工作,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落实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

  (四)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认真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加强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切实推进政务公开。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制度,按照政府购买服务要求和程序规范聘请法律顾问,积极推行鼓励系统内工作人员报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结合工作岗位向市局推荐公职律师人选,充分发挥系统内公职律师的专家型作用,将公职律师吸纳到案审会当中,为全局重大疑难负责案件提供智力支持。重大行政决策作出前按照规定程序加强合法性审查,稳步推进政务公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精准到位。聚集重点市场领域,整合企业登记事项等普遍性抽查和商标、质量等专业性抽查任务,完成市场监管领域抽查65批次,抽查事项覆盖率提高76.7%。聚焦交叉监管领域,组织协调全区14家成员单位发起跨部门双随机26批次,检查事项涵盖住建、生态环境等11大领域,任务发起量及检查量分别同比增长766%和595%,在全市排名前列。

  (五)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基本完成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队伍改革,严格落实国务院三项制度,包容审慎监管彰显温度。相继建立新设企业容错制、重点涉企事项专班制和分管领导包联制,对重大招商项目、重点企业提供“全成长链、全方位”服务,通过行政指导、约谈告诫等柔性监管方式纠正轻微违法行为千余处。紧扣民生和舆论关切,执法导向明确。加大价格执法,严查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对高投诉主体销售行为启动实时监控。累计立案查处未明码标价、哄抬物价行为118件。加大打击假冒伪劣执法,制发工作要点,相继开展居民消费品、日用百货、白酒饮料、保健品等整治行动10余项,对侵权假冒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形成全链条打击。累计联合各属地开展执法行动100余次,立案查处相关违法行为30余起。2020年,市场监管领域累计作出行政处罚6173件,罚没款833万元。紧扣典型案件办理,执法效果明显。相继建立重要线索即时分析研判、定期会商联办等工作机制,加大大案要案及典型案件查办力度,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初步形成惩防一体的办案模式。

  (六)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推动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尊重并执行生效行政复议决定和法院生效裁判。

  (七)建立定期学法制度,每年至少举办2次法治专题讲座,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和法治能力考查测试。坚持局长办公会会前学法,每有重要法规政策等出台,及时组织专题讲座学法,培训后组织考试进行测试。

  (八)积极开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宣传工作,大力培育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政府建设的良好氛围。有序推进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社会质量意识。每逢“3.15”、“4.26”“12.4”等重要宣传节点,精心组织相关宣传活动。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不足之处是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分析原因主要还是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主观方面,在部分改革领域研究的不够深入,对政策把控能力不足,缺少大胆改革的勇气。客观方面,长期的行政运行体制若要在短时间发生较大改变存在难度,区级政府部门某些改革举措需要上级机关和政府的法规与政策支持。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

  二是健全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开展学习,部署工作,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三是健全决策机制。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四是发挥带头作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下级单位负责人强化责任意识,依法行政。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是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程序学习,规范行政行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法治观念,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是要优化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APP服务应用,继续推动审批提速。

  三是要强化文件管理。优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工作,定时进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并报司法局备案。

  四是要促进公开。不断促进政务公开工作透明化。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积极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五是要规范执法。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效能。围绕中心工作,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狠抓重点领域执法,将食品药品、虚假广告等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作为落实 “三项制度”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