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将法治建设工作的各项要求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中,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显著增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
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中央历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目标,扎实有序推进开展各项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带头表率作用,采取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汇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并通过开展法制讲座、会前学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警示教育等带动全体干部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提升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二)强化队伍建设,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2024年度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秉持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宪法、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执法队伍纪律要求及执法人员仪容仪表、廉政教育、执法实操等课程,促进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升,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二是强化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制度。注重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选聘法律顾问深度参与行政执法工作,常态化提供法律咨询,落实合法性合规性审查,全面防控法律风险,切实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三是严格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通过培训、法制审核、案卷评查等方式,指导、监督执法人员严格按照《北京市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对行政处罚进行裁量。2024年,未发生一起裁量不当和明显有失公正的行政处罚行为。四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要求,推动“三项制度”与行政执法全流程契合,确保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执法记录完整可查、执法过程公开透明。五是加强行政执法案例指导。积极向应急管理部上报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全年共上报4件。在“大兴应急”微信公众号发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108件。
(三)狠抓隐患排查,大力整治重点行业领域
一是制发区级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成立区级三年行动专班,明确重点任务和牵头单位,形成全区“1-8-26-n”(1个总方案,8个行动,26项重点任务,n个方案)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总体框架。二是围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八大行动”、26项重点任务落实,通过学习传达、宣传贯彻、培训考核、排查整治、督查验收、奖惩结合“六步法”,大力推进建设施工、道路交通、危化品、城镇燃气、工矿商贸、违规动火作业、电动自行车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治理“两房一车”“九小场所”、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场所突出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遏制事故发生。三是组织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督导、主汛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并将三年行动纳入区委区政府安全生产督察重要内容。成立6个区级督导组,对22个属地单位落实三年行动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四是依托“企安安”系统,录入重大事故隐患1514项,其中,核实为重大事故隐患724项,已全部完成整改。
(四)加快应急科技,健全应急救援体系
一是强化应急指挥科技支撑,加快建设一体化区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应急指挥体系“一张图”全覆盖。加强突发事件统析分析与数据挖掘,进一步强化风险和灾害事故的规律性研究。依托国债项目,强化各属地、各部门和区级应急救援队伍的设备配备,配齐配足应急通讯装备,提升断网、断电等极端条件下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二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按照“灾害事故怎么救、演练就怎么组织”的要求,大力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坚持从实战出发、真打实备、从难从严,周密制定实战化演练计划,2024年完成96场,其中:综合演练7场,桌面推演5场,实战演练84场。三是以过硬的应急处突能力,做好重大节假日应急值守工作。圆满完成了元旦、春节、元宵节、全国两会、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和重要政治活动期间的应急值守工作。
(五)坚持普法宣传,助力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一是依托北京市应急管理系统“法律十进”及“以案释法”主题普法宣传活动,为企业职工代表进行普法宣讲,通过真实的案例讲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切实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二是结合“八五普法”工作,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为主题,组织我区4名市级法宣员分别在旧宫镇和天宫院街道开展了应急宣传到基层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各岗位工作人员时刻紧绷安全思想之弦,严守安全红线底线,共同筑牢生产生活安全屏障。三是充分利用6月份开展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采取一系列宣传手段和方式,将安全生产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逐步发展为面向社会、面向全体市民广泛的宣传,贴近企业、贴近职工、贴近市民,加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四是利用“大兴应急”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开设《学“习”时间》和《应急普法》两个栏目,刊登《宪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民法典》《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知识。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我局能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认识法治建设是牵引和带动各项工作整体发展的“龙头”和“牛鼻子”,切实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行政执法质量有待进一步优化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和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对行政执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队伍的整体执法面貌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执法人员欠缺自主学习提升意识,对行政执法流程和行政执法文书规范使用等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行政执法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二)应急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应急工作日常运行情况来看,主要是缺少应急值守专业队伍,应急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部分同志对于应急值守和突发事件处置流程、标准等业务知识掌握不实,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信息的传递性有待加强。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坚持以上率下,抓好以学践行。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推动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解决应急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2024年度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全年共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汇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等集体学习11次。二是发挥“头雁效应”,激发队伍活力。党政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法治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坚持将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统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三是加强法治教育,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全年开展了2期法制讲座,分别就《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与现场处置管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及“新安法”修订等内容进行学习。利用局党委会会前时间开展会前学法活动4次,分别学习了新《行政复议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应急管理部令第13号)、《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等内容,切实提高干部职工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四是持续有效监督,党内外监督实效切实提高。作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坚持并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依法办事,不得违规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确保执法人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主动支持、全力协助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依法依规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对照反面典型案件,查找党委班子及成员自身在执行纪律规定、落实责任要求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守正创新,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一是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八大行动”26项重点任务落实。围绕事故多发地区,深化建设施工、交通运输、危化品、消防、燃气、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推进重点行业领域隐患自查清单和安全检查清单优化完善,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规范化。二是非现场监管提升执法效能。以市级数据监测分析应用模型算法为支撑,结合区内安监系统平台,运用视频AI识别、物联感知等技术,以大数据分析结果指挥具体执法行动,通过远程检查减少对企业现场打扰,合理优化监管资源配置,高效解决“人少事多”的监管现状,实现监管力量精准投放。三是探索氢能全链条安全监管。通过对我区涉氢企业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全面分析评估氢能全产业链全场景安全监管任务需求,结合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既有职责分工,明确各环节各主要生产和应用场景下有关部门在氢能全链条的监管职责,建立安全监管机制,有效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二)系统施策,强化应急救援能力
一是健全统筹协同机制。进一步厘清、理顺与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关系,分析研判应急工作形势,强化应急状态下多部门信息共享、力量合成、资源互补。进一步完善本区应急指挥部体系,健全应急指挥工作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积极探索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新途径,持续完善应急指挥工作体制机制。二是布局队伍建设。依托大型企业等社会力量,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能力互补、保障有力”的原则,以危险化学品、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为重点,布局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统一指挥平台、统一联动响应。三是提升实战演练效果。统筹分析灾害事故特点,精准研判重点领域灾害事故风险,针对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风险、重点任务,提高复杂场景下演练实效,增强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性、全面化应急救援能力,确保有急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