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政务服务管理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

来源: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日期:2023-03-27 09:48 打印 【字体:

  2022年区政务服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按照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依法行政小组工作要求,坚决落实法治领导责任制,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为我区政务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是全面落实改革任务。涉企事项跨厅联办,协调区人保局、区医保局,通过“跨厅联办”的方式,实现区人保局、区医保局涉企事项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同标准办理。推动区公安分局车辆管理站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进驻事项全部纳入综合窗口,实现了公安业务一门进驻、一窗通办。推动事项应进必进,实现水、电、气、热、网一站式报装。截至目前,我区“一门”进驻率达到94.61%,“一窗”办理率达到100%,审批服务事项委托受理率100%,授权审批率100%。2022年,我区一门一窗率、双授权比例、涉企事项进驻率等多项市局年终考核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

  二是场景赋能取得实效。区级事项全程网办率实现100%。网办占办理业务量75.41%,占比同比增长31.53%。持续推进区块链平台和证照分发中心建设,164类涉企和个人电子证照调用得到支撑。免证办、自助填等多场景应用成效凸显,不动产交易中心试点自助免填写场景表单填写字段减少50%,实现办“一件事”只收一份材料,大幅提升办事群众体验感和满意度。

  三是公共资源交易实现不见面。2022年,大兴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外提供开、评标服务2621场次,进场交易项目1445余宗,累计成交金额265.92亿元,交易量全市第一。“不见面开标”系统正式落户大兴。通过远程开标系统推广使用,真正实现交易零距离、投标零接触、人员零聚集。深化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场内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水务等项目均已实现全流程电子化。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是深入推进“跨省通办”和“多区联办”。在北京副中心及东部地区“跨区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的基础上,配合副中心管理委员会政务服务管理局,探索开展区域联动和业务通办有关工作,联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办公室,为企业、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品质统一、品牌形象统一的“区域通办”政务服务。

  二是深入开展“一把手走流程”“首席代表跑工单”联动机制,组织全区各审批单位、各镇街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双体验工作,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收集、公众参与政务服务“好差评”问题汇总清单、12345非紧急救助热线等渠道发现的问题,形成《大兴区政务服务问题工单》,统筹问题涉及单位,限期整改完毕。通过体验工作破解企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60项,有效推进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打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

  三是“千人千题”再创佳绩。2022年9月起开始推进“千人千题”竞试备赛工作,通过明确竞试任务、制定竞试计划、组建竞试团队、督促全员每日自学刷题、开展集中脱产集训及现场模拟考试等方式全力做好备考工作。12月15日,按照市政务局“线下考试线上监考”要求,组织全区58名综窗人员及后台审批人员顺利完成本年度竞赛考试,综合成绩排名全市第一。

  (三)提升政务公开规范化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公开。印发年度《政务公开要点》,明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推动29项任务开展、规范和落实。每月印发《政务公开情况通报》,点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推广优秀做法、通报存在问题、明确下月工作。全年印发通报12期,区领导批示5次。定期开展政务公开检查,及时对每个单位工作完成情况开展检查,发现问题,明确标准,推荐优秀做法。共开展检查4次,累计制发检查报告220份。

  二是加强咨询渠道管理。保障市民与行政机关沟通顺畅。一方面,加强全区对外联系电话管理,每月开展一次全覆盖检查,重点跟进问题较多单位。在保障三次接通率100%基础上,不断提升首次接通率;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北京市简单咨询1个工作日答复管理办法》,加强政府网站“区长信箱”和各单位新媒体账号“网民留言回复”管理,跟进回访超期回复单位,不断营造政民互动良好氛围。

  三是规范依申请办理。印发《依申请案件败诉情况通报》,加强工作指导。根据相关单位申请,开展有针对性现场帮助,降低法律风险。建立依申请公开业务交流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集中交流活动,全年共开展交流活动15次。2022年,指导全区共受理依申请870件,无渠道不畅通、来信不受理、文书不规范、以及超期答复等问题发生。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2年,我局始终坚持围绕中央和市、区中心工作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法治工作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二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不够,普法的针对性、实用性有待提升。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决策,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高质量完成中央法治政府督查迎检,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严格依法依规决策,依法支持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强化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联动,注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注重培养干部队伍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着力深化主动公开和依申请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学法用法守法,营造良好氛围

  1.重点内容宣传。依托“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和专题学习会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相关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和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将普法与法治政府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法治意识。积极组织开展“12.4”宪法宣传周活动,通过“宪法进机关”“宪法进网络”“宪法进大厅”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大兴,营造浓厚氛围。

  2.重点对象学法。持续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将普法教育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实现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实行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自觉学法、懂法、守法、依法办事。

  3.普法责任制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区关于普法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重大部署,推动普法责任制有效落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党员活动日、党小组会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警示教育,以案释法,培养全体党员学法、守法、用法意识;通过政务大厅窗口临时党小组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现象严格把控,严惩违法违规操作;针对政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开展政务服务领域警示教育大会,加强干部廉政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环境。

  4.法治文化建设。大力推广无纸化学习,充分发挥网络的高效、便捷优势,开展在线学法工作,提高普法工作效率,节约普法成本;充分利用宣传栏和大厅显示屏进行普法宣传;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手段开辟法治宣传新阵地,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并答题,利用“大兴政务”微信公众号做好宣传推送。通过多种创新应用,推动普法工作常态化,推动全局普法工作创新跨越发展,切实增强学法用法和普法的针对性、时效性。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法治政府建设领导机制,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宣传教育,切实加强法治力量建设,引导全体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普法工作力量,完善普法队伍建设,打造新时代普法依法治理新格局。

  二是进一步加大创新,丰富普法宣传教育方式。强化普法宣传教育阵地建设,重点依托法制宣传日等载体,充分发挥网站、公众号等线上新闻媒体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切实提升法治建设工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普法工作影响力。

  三是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依法行政。以机关和区级政务服务大厅为龙头,结合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全区政务系统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