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兴丰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街道实际,扎实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为推进街道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
1.持续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工委中心组学习必学内容,作为培训轮训的重要内容,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消化吸收专题讲座的精髓,不断提高工委领导和各科室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开展以《宪法》《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条例》等为内容的学法活动。街道法律顾问开展领导干部学法专题讲座2次,内容为“在拆违工作中所涉及的行政执法内容、行政执法程序的问题”。
2.深入宣传党内法规。原原本本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集中学习5次、研讨交流2次、专题辅导2次。开展“书记讲党课”37次。线上与线下“1+1”的教学模式相配合,组织观看廉洁舞台剧1次,发送廉洁微课堂短信18条,公众号“复兴丰华·纪法课堂”栏目常态化推送党纪学习教育内容17期。
(二)法治宣传工作坚持机制聚合力,提升效果
1.坚持每月主题法宣机制正常运行。全年完成12次主题法治宣传,5月“民法典宣传月”普法宣传活动中,突出特点是司法所为每个社区新制了8块一套的民法典展板,各社区持续展出,5月10日,街道联合区政协共同在清城南区社区广场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组织指导社区开展活动40多场,发放各类材料4000余份。
2.组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活动。司法所和村居律师服务联合制作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宣传专题”,一共7期,从6月至12月每月在兴丰街道微信公号兴丰普法栏目上登载。司法所联合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设公共法律服务窗口,通过“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街道6月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全面推进辖区居民及企业从业人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积极转变。街道总工会开展了企业、职工沟通会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素质提升活动,以创新服务为抓手,多维度服务新就业群体,促进新就业群体全面发展。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联合市场监管所、安全科在辖区开展送知识、送政策、送服务进企业活动,让企业知晓各种奖励政策、税收优惠、社会保险、就业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条件,同时也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主动提供精准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3.常态化开展宪法学习宣传。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各联络站以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学习总书记讲话,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月1日至7日,街道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开展了2024年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宪法进机关、宪法进学校、宪法进社区、社会面集中宣传等。
(三)综合执法工作打牢基础蓄能力,规范执法
1.强化培训学习、规范执法,提高基层执法能力。执法队员共参与相关法律培训及线上专题学习5次;共检查并录入执法类检查单3628张;完成行政处罚1057起,其中,对34起轻微违法行为给与不予行政处罚,罚款共计798426元。执法文书抽查合格率为100%,未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执法过程实现全记录。
2.加强专项执法检查,“执法诉求比”名列前茅。深入研究“执法诉求比”考核机制,结合历年经验教训,提前研判诉求趋势,有针对性开展占道经营、燃气安全、垃圾分类、小广告等专项执法检查,每月“执法诉求比”均名列前茅。
(四)普法依法治理坚持统筹完善,服务发展
1.按时上报各项材料。上报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已在区政府网站登载;在区政府网站上公示了街道2024年度的执法检查计划、综合行政执法处罚裁量基准。认真回顾总结,撰写报送法治政府建设典型经验材料《推进街道法治政府建设的兴丰实践》。
2.公共法律服务成效显著。组织指导17个社区调委员会共调解民间纠纷185件(其中邻里纠纷125件,物业纠纷34件,其他纠纷12件、婚姻家庭纠纷14件),业务协同综合调度平台录入法律咨询1706件。组织社区调委会开展培训16次。司法所和法律顾问审查街道各类合同203件;代理两件民事诉讼案件,均为小区改造后居民要求赔偿的事项。村居律师进行法律咨询1334余人次,为社区居民代书12次,参与社区法治宣传参与纠纷调解68次,开展法治讲座25次。
3.参加培训考试。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考试两次,参考人员均通过考试。综合执法队参加全区案卷评查4次。参加区司法局组织的依法行政培训学习2次、基层法治建设暨“法律明白人”培训学习2次。
(五)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亮点频出
1.司法所联合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设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此举旨在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满足居民享受便捷法律服务的需求。法律咨询综合窗口每周五上午9点到11点开放,由专业律师免费提供涉及民法典、公司法、知识产权法、行政法、劳动法等法律范围的咨询和普法宣传。6月至年底,已为企业、群众提供公益法律咨询100余次,用热情专业的服务赢得了好评,并被多家媒体报道。
2.执法双护航“3+3”软硬兼施,荣获门前三包经验分享。“责任书、巡查本、一封信”奠定“门前三包”软实力、“网格员、协管员、执法队员”夯实治理硬实力;综合执法队前置法宣、后置处罚双护航,结合“创城创卫”、“周末大扫除”,加大宣传引导,强化商户责任意识和自查自纠自治能力。整合城市管理、居委会、物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创新“门前三包”治理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兴丰经验,在大兴区“门前三包”“千街创建”推进会中进行分享和推广。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普法宣传覆盖面和针对性还不够充分。法治教育与接诉即办、社区治理、矛盾化解等需进一步结合,切实提高普法宣传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二)行政执法工作有待进一步提质增效。执法监督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丰富完善,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方式开展执法监督工作还需进一步增强。
(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还需加强。在实践中,虽然认识到法治思维对依法治国、街道发展的深远意义,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选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自觉性亟待加强。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紧抓“关键少数”,坚持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坚持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工委中心组学习必学内容,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消化吸收专题讲座的精髓,不断提高工委领导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中心组全年学习42次,学法内容主要涉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保密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枫桥经验等。
(二)严格对标对表,深入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均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科室根据全区争创“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迎检阶段工作措施清单,严格标准,努力加强相关工作,不断“回头看”,提高工作质效。街道领导把调研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以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确定10个调研选题,涉及接诉即办、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等方面,累计进行调研239次,发现并解决问题24个。
(三)推进综合执法改革,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制度建设,明确从立案、调查、取证到作出处罚决定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时限,确保执法流程规范有序,避免拖延和随意性。强化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执法技巧、沟通能力等,邀请法律专家讲解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安排优秀执法人员分享现场执法经验。建立监督机制,搭建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保证执法公正,杜绝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现象。
(四)落实普法责任制,着力营造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健全普法责任制,街道机关单位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工作,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结合工作职责和特殊时间节点,利用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法治讲堂等丰富的普法宣传形式,强化对各领域、各行业的普法宣传教育,充分营造“群众理解、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环境与氛围,进一步推动“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落到实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强化法治观念,开创街道法治建设新局面。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街道法治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具体成效。
(二)强化普法教育实效,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以普法验收为契机,高标准完成“八五”普法工作,持续加大普法力度,着力提升群众法治素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律意识,营造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三)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规范社区人民调解员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善用法治思维去解决矛盾纠纷,充分运用法律顾问力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街道范围。
(四)强化协调推进,提升街道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加大柔性监管执法工作力度,着力加强基层行政执法工作指导和程序规范。完善执法监督方式方法,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方式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