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建设以来,大兴区充分发挥"两区"建设政策叠加效应,紧抓对外开放这张领跑券,以"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吸引和聚集国际投资,高质量打造三大开放利器深入推进"两区"建设。
优质产业空间 打造开放落地利器
大兴区被誉为首都的"南大门",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优势吸引着全世界各类知名企业。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这是全国首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国际合作示范区,是首都"两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地,现已被列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点工程。
据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示范区正在积极建设中日创新服务中心,打造包括城市会客厅、国际企业服务大厅、日本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大厅及前沿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半导体功能芯片研究中心、先进电池及材料国际创新中心的'三厅三中心'。建成后将为外资企业提供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孵化等服务的空间载体,助推国际企业在技术、产品等各方面深入交流"。
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创新服务片区效果图
作为拥有全国唯一"双自贸"片区王牌的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各项产业空间同样蓄势待发。眼下,北京自贸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已于6月底竣工验收,国际商务综合体项目也已全部封顶并同步开展招商。综合保税区作为国内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域建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预计今年年底封关运行。同时,综保区生命健康孵化器、国际商务综合体、国际航空总部园相关建设也已提上日程。
北京自贸创新服务中心
园区、楼宇的建设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理承载空间,更是各类产业要素聚集的核心载体,反映着区域经济的繁荣程度和发展质量。在"两区"建设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又一个国家级、市级产业项目陆续覆盖,大兴区各项产业空间发展势头愈发强劲,随着项目陆续建设完成,大兴区将逐渐迎来对外开放、蓬勃发展的新浪潮。
政策叠加高地 打造开放吸引利器
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的先行示范区,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一直紧抓RCEP带来的开放机遇,"两区"建设以来更是加快了推进步伐。据了解,示范区已联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开展《RCEP背景下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国际合作实施路径》研究,并已形成初稿。
"该研究从贸易投资、产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六条发展建议,包括建设中日零关税产品展示推广平台、建设服务贸易推进平台、建设中日产业投资合作平台等",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区积极争取成为RCEP政策先行试点地,将为首都'两区'建设打造新模式、新亮点,加速形成对外开放的发展高地,下一步,示范区将因地制宜,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推动各项政策落地"。
大兴区是"两区"建设政策覆盖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两省市自贸区政策的区域,是多项政策叠加、多重利好齐聚的发展高地。近期,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30条产业支持政策、4条金融政策等针对"1+2+2"重点产业领域的支持政策不断发布,将是助力大兴打造高水平开放又一利器。
优质营商环境 打造开放扎根利器
营商环境方面,"两区"建设为区域内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开拓空间。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关键一环,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今年第21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之际,首批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大兴组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暨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大兴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大兴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进入更加便捷、高效、专业的新阶段。
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大兴分中心
在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设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巡回法庭,将快速回应示范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需求,助力示范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跨国企业提供"家门口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切实解决跨国企业的后顾之忧。
大兴1-5月,全区新增外资企业27家,实际利用外资5629万美元,同比增长290.6%,增幅位居全市前列。随着"两区"建设红利不断释放,大兴区将打造成为对外开放发展高地,让外资企业"进得来""落得下""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