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翔凤集硕果丰!中日示范区打造国际创新合作新高地

来源: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  日期:2022-07-01 16:43 打印 【字体:

  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中日示范区”)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指导推动下,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设立的首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国际合作示范区,作为首都“两区”建设重要承载地和“十四五”时期的重大工程,中日示范区聚焦“国际创新协同及产业合作发展”,围绕构建以知识产权国际化保护、先行先试等为核心的国际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瞄准RCEP实施重大战略机遇,全面开启助力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新篇章。

图片1

  在国家部委、北京市委市政府、大兴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产学研各界人士的紧密协作下,中日示范区不断夯基垒台,谋篇布局,率先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编制,获得北京市政府批复;蹄疾步稳推进规划建设,打造“一轴一带三核”的创新城市环境;紧抓RCEP实施机遇,加快构建国际创新生态体系;聚焦新业态,日资等国际创新型企业纷纷落地,截至2022年6月,中日示范区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500家,累计注册重点项目238家,其中,外资企业44家,日资背景企业32家,各项工作取得了开创性进展。

  外资企业纷至沓来

  国际创新合作攀高峰

  中日示范区成立以来,紧抓外资外企创新合作,吸引了日本松下、日立集团、三井住友等洽谈合作。在“2021年北京中日创新合作发展大会”吸引了包括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中日友好协会、日中投促机构等10余家日方机构,包括松下电器、欧力士集团、日本电气等近百家日本顶级企业和多家跨国组织代表在内的百余位日本嘉宾出席会议。会上中日示范区成功与20家日本知名企业和机构签约合作。

图片2

  目前,已有众多日资企业和其他国际创新型企业纷纷选择落地中日示范区,包括中国首家日资基金公司软亚信创、获得亚洲最可靠知识产权律师事务之一国际声誉的日本园田小林特许业务法人、日本知名锂电池研发生产企业萨特鲁环保科技公司、国际创新小分子靶向药领军企业鞍石生物等高精尖企业。

  外资企业纷至沓来

  国际创新合作攀高峰

  中日示范区落地企业清航空天深耕航空宇航推进领域,拥有由中国、日本等国际一流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2022年1月24日,清航空天借助“清航·大兴号”圆满完成新型发动机飞行演示验证试验,表明我国已经掌握该新型发动机自主研发与工程实现能力,在新型空天动力领域跻身世界前列!4月份,经国家院士级评审专家团研究,一致认为“清航壹号”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圆满完成预定科学试验任务,达到试验目的,系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国际首次飞行试验。

图片3

图片4

  清航空天

  恩力动力携手日本固态电池之父菅野教授、诺贝尔奖得主锂电池之父古迪纳夫教授,专注于世界级先进电池(固态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品化及产业化,是细分领域“隐形冠军”2021年成功研制出实测重量能量密度520 Wh/kg、实测体积能量密度1100 Wh/L的软包锂金属二次电池,首次亮相即引起业界轰动,这一标准被全球各大车企、电池巨头以及各国政府设定为2025至2030年的中长期目标!

  制定三年行动计划

  挂图作战督落实

  中日示范区率先完成《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编制,获得北京市政府批复,并将《计划》细化为19项一级指标、47条任务清单以及78项项目清单,计划投资约336亿元,集聚中日国际交往资源要素,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紧密协调,构建开放透明政策体系,构筑“双向交流合作新载体”“创新发展合作新典范”“高端产业发展新集群”“首都改革开放新高地”。

图片5

  2021年,顺利完工接待服务展示中心,并成功接待日企代表等重点访团600余次,这里将成为有力承载日企在华总部和国际化商事服务机构的“蓄水池”。

  蹄疾步稳赶征程

  扎实推进规划建设

  联合国际顶级团队——三菱地所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中日示范区城市设计方案,获得“2021年德国标志性设计奖”。中日示范区以此城市设计方案为基础,形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稳定成果,高水准打造“一轴一带三核”(一轴:南中轴延长线;一带:创新活力带;三核:创新研发核心、生活服务核心、智能智造核心)的创新城市环境。

图片6

  示范区规划图

  携手全球著名咨询机构野村综研,研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以“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布局。依据设计方案和发展规划,探索国别合作园区新路径,加快建设国际创新中心,为国际创新型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孵化等综合创新保障服务;对标国际领先标准,着力构建“软环境”与“硬环境”服务体系,建设企业综合配套服务中心,打造共创、共享、共赢的国际创新要素迸发高地。

  锚定国际顶尖水准

  构建国际创新生态

  依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发挥首都科创优势,突出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等创新企业,强化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制度体系建设,厚植全球最前端产业发展新沃土。

  上德中心

  紧抓RCEP实施机遇,对标“世界科技前沿、全球创新趋势、未来产业制高点”和RCEP经贸准则研究成果,成立“RCEP+”服务中心,召开中日示范区专家委员会RCEP专题研讨会,致力建设“RCEP+”先行示范区,抢先布局RCEP重点实施领域,护航RCEP经贸准则全面落地,为企业提供RCEP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服务。

图片7

  文化都汇

  重磅打造国际创新服务中心,塑造中日示范区国际化新名片,建设“要素齐聚、创新活跃、产业领先”的“三厅三中心”(即“城市会客厅、日本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大厅、国际企业服务大厅”和“前沿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半导体功能芯片研究中心、先进电池及材料国际创新中心”),着力细化中日示范区RCEP国际商事服务中心建设方案,专业化提供集国际重大外事活动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培育、知识产权国际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空间载体,并于2022年5月26日举办“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提升专家交流会”,开创性建设中日交流合作与营商服务新门户。

图片8

  金地

  形成政策创新清单,切实解决日资企业在华经营诉求,率先落地北京首个知识产权保险工作示范园区,设立巡回审判法庭、国知局审查员实践基地、公共信息网点、工作站,引进园田小林等日本知识产权机构,提供“家门口”的知识产权服务保障,构筑知识产权国际化保护高地。

  腾笼换鸟重塑格局

  加速国际创新产业集聚

  突出创新协作,拓展国际合作新渠道,累计签约三菱日联银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38家合作机构。提供全方位金融资本支持,设立20亿元中日国际产业创新发展基金,加快成立3亿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对标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高标准生产办公载体。

图片9

  示范区入驻重点企业介绍

  中日示范区加快引入国际创新型企业,精准引入北京守创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先进制造领域日资领军企业恩藤照明,不断开辟资源化新路径。

  扩大国内外“朋友圈”

  打响示范区“国字号”招牌

  2021年度,中日示范区先后举办“中日创新合作发展大会”“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大会”“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孪生与先进智造论坛”等10余场重点品牌活动,并借助“2021年服贸会”“2021年科博会”“北京-东京论坛”等国际高端展示对话平台,多重亮相,叠加宣传,秉持“全传播”策略打造示范区“推动国际创新协同与产业合作发展”的金字品牌,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网、株式会社朝日新闻社、株式会社产经新闻社等国内外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深入报道。

图片10

  中日合作示范区

  2022年2月,高标准举办“外资企业走进示范区·双碳专场”活动,包括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北京事务所、伊藤忠集团、日产投资、松下公司、日立集团、东芝集团、富士电机、引能仕ENEOS、瑞穗银行、三井住友银行、中日智能制造业产业交流(北京)基地等在内的20余家知名日本企业、机构参加活动,引发国内外重点媒体广泛关注和热议,为中日两国创新型企业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窗口。2022年1-5月份还相继举办“走进北京‘两区’共享‘双碳’先机”中日新能源主题沙龙、首届中国-日本粒子治疗技术创新与合作论坛、HICOOL2022年全球创业大赛日本专场宣讲会、“世界元宇宙产业发展态势”主题沙龙、“守护创新火炬 建设国际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暨《日企在华知识产权营商环境调研》交流会,为中日示范区和扩大国内外“朋友圈”不断聚合力、添动能。

  快马加鞭立柱架梁

  强化专业组织保障

  中日示范区以“高位支持+体制支撑+专家咨询委员会”全方位创新保障体系,为入驻企业提供以政策创新和产业链合作为特色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市级工作专班、管委会、平台公司三级联合工作机制。坚持国际标准,健全专业化管理体系,引进一批具有海外留学及工作背景、拥有全球一流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化人才,夯实了战略人才储备。同时,汇聚国际智力资源,建立专家委员会,聘请18位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中日资深人士作为专家委员建言献策,形成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并创造性开办《扬帆-国际科技创新双月刊》,为双边交流及创新合作提供可靠的动力支撑。

  示范区全景

  坚持国内国际一盘棋,突出“一线作战”,克服疫情影响,派专人建立中日示范区日本东京代表处和中国香港代表处,精准靠前发力,研究掌握境内外产业迭代和创新动态,畅通海内外官方机构、国际组织、创新企业信息交流。海外代表处的创立,源源不断为“国际大招商”输送最前沿信息补给,走遍五洲为中日示范区招商引智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