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释放外汇便利化政策红利,金融高水平开放赋能“两区”建设!

来源:开放北京  日期:2022-07-11 17:49 打印 【字体:

  “两区”建设是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打造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的重要举措。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主动服务国家和首都发展战略,形成一套含金量高、系统性强、覆盖面广的“两区”外汇领域高水平先行先试政策体系,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多元的跨境金融服务,地区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

  促改革,勇创新

  率先落地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政策

  北京率先在全国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打通企业境内外多币种融资通道,便利跨国公司全球统筹调配资金,提高企业境内外资金使用效率。

  参与试点的5家企业充分享受本外币资金跨境统筹的政策红利,截至2022年5月底,共办理外债、境外放款、经常项目集中收付、意愿购汇等业务4000余笔,惠及成员企业500余家,累计节约成本6000余万元人民币。

图片1

  (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赴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调研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业务)

  扩面、提质、增效

  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升级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政策,满足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

  中关村示范区实施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政策以来,多次升级试点政策。

  目前,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外债便利化试点额度提高至1000万美元,更好满足了示范区“轻资产、高成长”科创企业融资需求,拓宽了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截至2022年5月底,共有59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办理了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业务,新增签约金额合计超45亿美元。企业平均贷款成本比境内低400多BP,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约11亿元人民币。

图片2

  (外汇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心支局工作人员审核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业务相关申请材料)

  落地实施非金融企业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试点政策,新登记外债可通过企业已有外债账户办理资金收付,无须对新登记外债开立对应外债账户。

  政策发布当日,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即为企业办理了首笔试点业务。

  企业仅需提供外债签约情况表、业务登记凭证及相关资料,银行短短几十分钟就完成了外债资金入账和结汇使用,外债开户手续大幅简化。企业表示,该项政策实施后,有效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

图片3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工作人员为企业办理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业务)

  推动资本项目收入支付线上化办理,鼓励银行在符合现有资本项目业务审核原则和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在资本项目部分业务场景中,支持企业以电子化材料替代原纸质申请材料,银行以具有法律效力的线上方式为企业办理试点业务,满足了市场主体对业务“网上办”“远程办”的需求。

  线上化试点大幅提升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脚底办事成本。试点政策实施以来,陆续指导辖内8家符合条件的银行线上办理业务,截至2022年5月底,累计办理线上支付业务8万多笔,金额合计约96亿美元。

图片4

  (宁波银行北京分行工作人员为企业线上办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业务)

  优流程,增便利

  不断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持续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实施优化贸易外汇收支单证审核、免于货物贸易特殊退汇业务事前登记、免于进口报关单核验手续等多项便利化措施,有力促进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跨境交易结算,切实为市场主体降成本增便利。

  截至2022年5月底,辖内累计办理试点业务4万余笔,涉及金额合计1500多亿美元。

  税务备案网上核验,提高服务贸易对外付汇便利性。优化服务贸易付汇税务备案管理,建立企业、税务、外汇、银行间的信息共享渠道,提升银行税务备案核验服务水平。

  实现企业“一次备案、多次付汇,异地备案、本地付汇”,扩大免于税务备案范围,有效降低企业业务办理的时间成本,提高服务贸易对外付汇便利性。

  对外支付税务备案便利化措施实施以来,在京60家银行累计办理税务备案项下付汇业务2.5万笔,核验税务备案表1.4万笔,核验付汇金额620亿美元,惠及企业近5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