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兴区庞各庄镇,有南章客和北章客两个村子,关于它们村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年年风调雨顺,岁岁国泰民安。当时,每年都有不少举子到京城赶考。举子们来到位于今天大兴区的十里铺渡口后,没钱的举子会直接北上进京。而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就会带着书童,沿着浑河,也就是今天的永定河北上。一路观赏永定河的风光,既是赶考,又是旅游。这些人往往在沿途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他们走遍途经的各个村庄,欣赏沿堤的文物古迹,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
一年夏天,有位赶考的举子来到了桑垡,也就是今天北臧村镇的桑马房村。他看到桑园里桑葚正红,于是即兴写下一副上联:“桑垡桑树结桑果”。回去后让别的举子来对,却没人对得出下联。后来,一名举子到了芦城,看见芦城到处都是芦苇,正是开花吐穗的季节。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下联“芦城芦苇绽芦花”。
因为当时科举制度考试时要做文章,人们就把这些有钱的举子称为章客。后来有姓李和姓谢的两个人,看到举子们花钱如流水,觉得是个发财的好机会。他们分别在永定河岸边开了两处客店。李家的店开在南边,谢家的店开在了北边,专门接待这些章客住店。时间一长,更多人发现开店确实是个赚钱的生意,都陆续来这里建房开店。甚至为了方便,还举家搬迁过来。
随着店越开越多,逐渐形成了村子,大家就把这里叫章客村,意思是专门为那些赶考的举子、做文章的客官开的店、建的村。后来,这两个村的人越聚越多,人们就把南边的村子叫作南章客,管北边的村子叫作北章客。这就是南章客村和北章客村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