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升华
爱国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正是因为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经受住了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遇千险而不灭,历万难而未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成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成为中国最忠诚、最坚定、最卓越的爱国主义者。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系列红色精神,不仅坚持了抵御外敌、反对侵略等传统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为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注入鲜明的时代特色、赋予了崭新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升华主要表现在: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在惊天动地的壮举中、在枪林弹雨的战斗中、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不仅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挽救民族危亡,而且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华民族创造更辉煌的未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使爱国与热爱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中国共产党联系在一起。
毛泽东从中国近百年救亡图存爱国运动中得出一条基本结论: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从而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了起来。“在现代中国的条件下,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工业化问题。”邓小平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胸怀天下的。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人要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结合起来。一方面,“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另一方面,中国要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人热爱自己的祖国,也“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些全新的含义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践行爱国主义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崭新内容,是几千年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伟大升华,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