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产业创新要并重发力

 发文时间:2025-03-21 15:48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产业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传统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经过长期发展,我国传统产业积累了雄厚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但也面临着技术相对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实现产业创新的重要任务。

  要坚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上云用云,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推动传统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传统产业提供专业化服务。鼓励传统企业开展服务化转型,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模式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规模、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产业创新的关键所在。

  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提高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要积极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场景,以应用牵引产业发展。鼓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制高点。未来产业是面向未来、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孕育着重大突破,为我国布局未来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布局未来产业,是实现产业创新的战略之举。

  要加强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大对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大研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未来产业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来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鼓励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未来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未来产业竞争与合作,提升我国在未来产业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重发力,既是立足当前、稳住经济大盘的务实之举,更是着眼长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我们要坚持并重发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形成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动我国产业体系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