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大兴区经济社会发展概括为三个词:“稳健、加速、创新”。
“稳健”: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多项指标领跑全市
主导产业带动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对医药制造产业带来的利好影响,主动靠前服务企业,全面激发主导产业的拉动作用。1-9月,大兴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67亿元,同比增长226.1%,高出全市平均增速200.7个百分点,增速全市第一。其中,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88.9亿元,同比增长923.5%。
创新机制助力有效投资精准落地。将稳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重点项目落地和投资促进工作专班,结合动态梳理出的419个项目,分解制定部门和属地“双责任主体”年度投资任务。1-9月,固定资产投资、建安投资分别完成710.4亿元、277.0亿元,完成进度为80.7%、71.9%,总量分别位列全市第二、第三。制造业投资持续发力,完成投资49.6亿元,同比增长155.6%。
财源建设奠定财政收入稳固基础。制定企业外迁预警挽留工作管理方案,建立企业走访服务机制,持续稳固区内存量税源。1-9月,大兴区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55.4亿元,同比增长46.9%;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91.5亿元,同比增长23.6%,两项增速均为全市第一。
稳定就业促进城乡收入逐步提升。实施就业服务“暖心行动”,1-9月,全区累计服务各类群体2万余人,提供就业服务4.76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1688元,同比增长9.7%,增速全市第三。
“加速”:发展动能加快积蓄,“五子”落地促进经济发展
两区建设跑出大兴速度。1-9月,临空区(自贸区)注册市场主体共有2198家。两个自贸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355家,新增注册资本金217.4亿元。率先发布全市首个支持“两区”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制定投资促进工作机制、招商中介机构奖励暂行办法。目前,入库“两区”建设项目206个,项目总数位居全市第四。
消费中心建设蓄势待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全面促进消费供给侧改革。4个市级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国际会展中心、消费枢纽规划选址研究方案已完成;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北京部分已完成主体结构,确保年底前实现封关验收;国际航空总部园项目,初步方案已确定,正在加快推进征地批复工作。
疏解提升释放强大潜力。2021年“疏整促”工作20项任务中,便民服务网点等12项任务提前完成;群租房治理等多项任务保持动态清零;以氢能示范区和生物医药基地发展为契机,引领带动聚兴华通等10家一般制造业改造提质,占全市完成量的20%,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科技创新点燃发展引擎。稳步推进中日产业园“三厅三中心”建设,建成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加氢站。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活力,1-9月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9.3%。
数字经济搭建全新赛道。制定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数字贸易、数字医疗健康、数字文化、先进智造“四个高地”,76项任务实施率超过77%,22个支撑项目稳步推进。
“创新”:主动谋变占先机,改革夯实南部发展新高地
强化规划引领描绘发展蓝图。“十四五”规划纲要已正式印发,32个专项规划陆续发布。加快推动优质产业园区规划落地,组织编制完成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氢能示范区南区等项目规划综合实施方案。
营商环境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全面落实营商环境4.0版改革任务。开通全市首个证照联办线下窗口,实现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一窗办结”。通过提供全程网办、引导式集成套餐服务等方式,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即时受理、即时办结。2020年,全市营商环境评价中,大兴区连续两年排名平原新城首位。
小微企业帮扶力度持续加强。聚焦“担保惠企兴六条”、“企业首贷贴息”等惠企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目前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项目363笔,贷款金额达36.35亿元,帮助纾解企业融资难题。
四季度,区发改委将围绕四大方面继续推进大兴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确保全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一是做好防控稳增双重保障,不断夯实经济稳定基础。二是提量增质双向发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三是供给需求双侧激发,进一步融入新发展格局。四是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加速聚集高质量发展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