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下,牢牢把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去年同期高基数、疫情冲击和复杂外部环境,区委区政府高位统筹调度,区直部门主动靠前作为,属地园区强化责任担当,市场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6.1亿元,同比增长5.2%,高于市级下达指标任务10.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0.4个百分点,高水平实现“开门红”。二季度,去年高基数和疫情冲击影响持续放大,防疫情稳增长的困难和压力前所未有,4、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全区上下顶住巨大压力,区委区政府密集调度、精准施策,各部门属地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穷尽一切办法稳经济、促增长,6月份,工业、消费、投资领域指标较5月份环比增速均超30%,经济呈现逐步恢复势头。
(一)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取得明显成效
疫情防控精准高效。率先启动区级疫情指挥调度中心,坚持“一病例一专班”,以最短时间、最强措施处置疫情。强化中、高风险区管控措施,创新应用智能门禁、“电子哨兵”等信息化设备,暖心做好群众生活、核酸检测、物资转运等综合服务保障。科学设置村庄社区卡口806个,96家区直单位、国有企业1.49万余名党员下沉一线,与镇街干部、志愿者24小时值守。分场景制定30例以上规模性疫情处置流程,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完成200张床位方舱医院和临空区5000余间应急隔离用房建设,全面提升突发疫情应对能力。全市公布首批1360个无疫社区(村),大兴区上榜129个。全区加强免疫、60岁及以上老人疫苗接种率,均位居全市第三名。
复工复产迅速有序。发挥京津冀三地“白名单”制度作用,344家企业纳入重点保障“白名单”,为60家企业车辆办理4436张通行证,切实解决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堵点问题。制定11个工作方案,分场景分类别指导344家工业企业建立闭环生产管理机制,227个房建、市政工程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全区规模以上的194个在建工程、300家工业企业、144家商超餐饮企业和193栋商务楼宇实现复工复产。
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制定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若干发展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任务清单,公开发布落实指引,减免小微企业所得税1.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延缓缴纳税费2.2亿元,为438户承租区属国有房屋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7233万元,为1270户企业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2.1亿元,完成“留抵退税”26.5亿元。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制定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方案,开展“春风行动”“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行动,加大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好于4%的年度目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点对点”驻场实时监测规模以上超市运行,对6个主要农贸市场、近100家蔬菜销售商给予补贴,组织供应企业做好货源调配,保持进货渠道畅通,引导居民正确理性消费,生活必需品总体量足价稳。
(二)高强度开展经济调度,主要行业和重点领域协同发力,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
工业领域克难求进。坚持精准调度与暖心服务双向发力,将工业产值任务细化分解至属地园区,充分发挥企业服务机制作用,为490家“服务包”企业一对一配备“区+部门+属地”三级服务管家,走访企业1898家次,协调解决企业经营、供应服务、用工需求、配套保障等问题1500余个,“服务包”企业累计形成地方级财政收入49.63亿元,同比增长61%,全市排名第一。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发展,科兴中维奥密克戎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逐步弥补疫苗需求锐减导致的产值缺口,北京细胞治疗集团正式投运,热景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协和制药、民海生物等企业产值高位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80.1亿元,总量全市排名第五,同比下降51%,其中6月份完成86.6亿元,环比5月份完成65亿元增长33.2%。
项目投资保持高水平。统筹好重大活动保障和疫情防控时间差,实行清单制调度、台账化管理,逐个项目过筛子、排工期、盯进度。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2.1亿元,总量全市排名第三,完成全年任务55.3%(全年任务800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建安投资完成161.8亿元,总量全市排名第三,完成全年任务46.2%(全年任务350亿元)。纳入全市上半年集中开工的33个项目全部开工。城南行动计划完成投资158亿元,完成比例在城南四区中排名第一。区政府投资项目下达资金13亿元,争取市级到位资金4.78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三。储备经开区协同资金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89亿元。重大项目库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58个,计划总投资2870亿元。供应2宗住宅用地、2宗产业用地,土地购置费达85.5亿元,入市2宗集建地,交易金额约29.9亿元。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紧抓冬奥、春节消费热点节点,围绕“北京消费季”主题,策划开展40余场促消费活动,发放1500万元消费券,拉动消费11亿元,带动4家车企入驻我区。二季度面对疫情冲击,发放第二批汽车消费券580万元,一周销售金额超3.3亿元,同期在全市撬动社零额比例最大。制定西红门、火神庙、天宫院等三个商圈高质量发展方案,研究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促进商业消费提质升级若干措施,引入北京首店(旗舰店)9家。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08.4亿元,同比下降3.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五,在促销费政策和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带动下,6月份较5月份环比增长62.8%,恢复明显;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完成1164亿元,同比增长2%,基本生活消费保持增长。
重点领域支撑有力。金融业方面,建立全区“一盘棋”金融工作机制,制定“资金在区内闭环使用”措施,打造“行长+经理”百人金融顾问团队,为年纳税额20万元以上企业逐一提供金融服务,激励金融机构争取更多市级业务,实现支持企业发展与金融指标稳步增长双赢,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完成47.7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房地产方面,完成北京骏阳等13个商品房项目预售手续办理,推动10.5万平方米中骏酒店、6.4万平方米中海瀛环商业中心签约,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62.6万平方米,总量全市排名第一,同比增长45.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4.5个百分点。建筑业方面,指导区内1497家建筑业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坚持“抓大不放小”深度挖潜,上半年建筑业总产值(本市)完成97.8亿元,同比增长9.7%。科技研发方面,主动走访服务科兴中维、百奥赛图等100余家科技型重点企业,1-5月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8.5亿元,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0.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1.2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一。
财源建设提质增效。创新实行“分灶吃饭”,完善税收分享退坡和协同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属地涵养税源积极性。上半年,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101.7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全市排名第一;完成区级财政收入63.1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全市排名第三;完成财政支出129.4亿元。率先建立驻外招商机制,拓展招商中介机构202家,京外迁入企业55户,全市排名第一,储备在谈项目488个,注册落地项目392个,其中,承诺纳税千万级以上项目13个,百万级以上项目32个,达产后预计实现纳税额超5亿元。
(三)深入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加速培育
“两区”建设稳步推进。完成自贸区发展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全国唯一跨省市综保区封关运营,公共库建成投用,空侧联络道北京方面具备通车条件。探索筹建数据跨境流动试点服务平台,京津冀地区首个新型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京贸兴”正式运行。发展服务中心具备投运条件,综保区生物医药孵化器(一期)首楼、顺丰华北智慧物流总部基地主体结构封顶,京东智能产业园等10个项目加快推进,中央公园规划设计取得阶段性成果,起步区一期、二期搬迁腾退正式启动。组织‘两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新增中能建氢能、神州医疗等入库项目246个,全市排名第一,预计投入资金786.95亿元。举办第二届全球招商伙伴大会,临空区(自贸区)新增企业532家,波士顿等4家税源千万级以上企业注册落户,累计注册资本5000万元及以上企业208家,总注册资本达714亿元。
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基地,扩区控规获得批复,14条主次干路及支路启动建设,落地新型抗体药物祐和医药、细胞基因治疗CDMO希济生物等46个优质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青篙素研究中心项目封顶。氢能示范区,制定发布氢十条2.0版政策,起步区北区5.4万平方米全面投运,南区一期、二期4.7万平方米启动建设,全国首批100辆氢燃料冷链物流车和全市首批40辆氢燃料重卡投入使用。大兴经开区,新增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23家,推动安能科工、中粮三利等企业闲置土地开发再利用,国储热力、清华长三院氢能中心等一批头部企业相继落地,米其林餐厅、最美书店落户上德中心。中日示范区,发布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立首期20亿基金,完成国际创新服务中心选址,上半年落户企业80家,入驻外资企业45家,储备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国内头部企业重点项目46个。商业航天基地,制定发布航天10条政策,星际智造具备生产条件,储备项目70余个,与3家商业航天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制定区级优化营商环境改革5.0版方案,85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全年任务101项),完成率达84%。深化“一把手走流程”“首席代表跑工单”工作机制,一批事项办理流程得到优化提升,上半年全区新设市场主体8741家,同比增长19.94%。刷脸办、扫码办等10个智能场景投入应用,区级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9.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开展联合抽查29批次,护航企业2500家。举办“兴企之声”“企盼·繁兴”“营商有料儿”等宣讲推介活动,惠及企业群众超13万人。与北京证监局、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北交所大兴服务基地挂牌落户,资金市场发展取得新成效。
(四)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疏整促”专项行动走向深入,区域发展均衡性持续增强
“疏整促”快于预期。市级上账点位销账4779个,位居全市第一,完成进度达82.4%,位居全市第二。可量化的15项任务中,“揭网见绿”、桥下空间治理等9项年度任务提前完成,拆除违法建设建筑面积228.8万平方米,腾退土地242.2公顷,位居全市第二。完成“战略留白”临时绿化264.17公顷,“揭网见绿”885.67公顷,群众身边绿色空间持续拓展。推进铁路沿线环境整治,京沪线魏善庄站51户房屋全部拆除,启动京南物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启动大兴新城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安置房、城市会客厅具备开工条件。市场路活力中心、林校路物美地块更新改造前期工作进展顺利,22个“小空间大生活”城市微空间改造形成初步设计方案。兴华东里邻里社区中心入选全市18个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压茬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上半年开工21个、完工7个,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全年任务开工18个、完工6个)。加快京良路东段、国道105等主要道路建设,实施78条乡村公路大修,完成兴亦路(团河路至西三路段)等3个路段照明工程。
美丽乡村提质增色。第一批美丽乡村88个村完成建设,第二批140个村启动开工,第三批80个村手续全力推进,整体进度在全市领先。出台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方案,城乡结合部10个重点村在全市考核中排名第一。培育优质瓜菜种苗7037万株,产量全市第一。率先在全市探索推行耕地管理档案和巡田“单兵系统”模式,农田管理效能不断提升。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西红门镇大白楼村宅改、安定镇异地迁建村项目进展顺利,盘活闲置农宅645个,为文化旅游和区域特色产业作配套服务。
(五)纵深推进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建设更加科学,城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接诉即办”保持领先。建立重点人包案等“新八项”工作机制,12345承办群众来电11.6万件、“网上12345”反映诉求2.4万件,综合成绩全市排名第三,万人诉求量全市最低,10个集体和17名个人分别荣获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持续向“未诉先办”转变,坚持“热线+网格+创城+创卫+X”联动模式,落实“属地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主动发现案件31.19万件,协调解决问题1000余件,处置率达99.14%。
数字信息加大赋能。编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慧治”。“北京大兴”APP实现1921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查询,366项政务服务事项、30项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完成大数据基础平台功能建设,数据应用服务在疫情防控大数据排查、核酸检测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产业部门业务协同、资源共享、数据互通。
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卫生区创建扎实推进,创城年度测评综合成绩位列全国第五、全市第三,6个街道获评“北京市卫生街道”称号。开展2个镇街议事协商试点、13个城乡社区协商议事厅示范点建设,组织“月月有协商、人人会协商”微协商活动,“拉家常”议事会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深化“物业超市”机制,完成17个业委会(物管会)履职试点。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0%,准确投放率超85%,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稳定在18%以上,全市保持领先。
(六)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有力,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巩固“三大攻坚战”成果,打出防污治污“组合拳”,上半年,全区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4%,优良天数138天,同比增加15天,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7个国家和市级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标。全面做好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稳步推进,完成平原造林9478亩,36项评价指标已达标32项,约10万人参加义务植树尽责活动,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3.8%。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引进翠微小学大兴分校,新办大兴熙诚学校,大兴一中教育集团持续扩容,完成4所配套幼儿园建设,新增学位1530个,临空区二期回迁房6个配套幼儿园及首师北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前期手续加快办理。北大医院南院区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首医大本部前期手续进度加快,天宫院、清源、观音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有序推进。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围绕助老暖心车站、养老助餐,与高德打车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兴海星光里、北投如郡嘉园共有产权房启动配售,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124套,竣工政策性住房5180套。
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挂账问题隐患整改率100%。修订全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指挥调度平台一期具备运行条件,对245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点实行常态化监管。加大金融领域风险管控,对136家迁入企业开展联审,拦截风险企业2家。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防范化解诈骗问题专项整治,摸排养老服务机构182家,上账黄名单机构10家,其中腾退销账1家。
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举办第34届北京大兴西瓜节,以“西瓜+全域资源”为切入点,持续打造“丰收季”品牌。编制完成京南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建成精品民宿院落62个,推出20条春夏精品旅游线路和8个自驾车打卡地。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文化活动700余场,惠及群众52万人次。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创编《爱在大兴》《凤河春水》《生生不息》等音乐、舞蹈作品10个。
二、努力完成全年计划的主要措施
下半年,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市领导“双调研”精神为主线,以市委“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区委“开创产业大兴、城市大兴、乡村大兴、生态大兴、文化大兴、民生大兴新局面”为目标,坚持“三落一提”工作要求,提前谋划、精准调度、狠抓落地,全力以赴争取更好成果。
(一)坚决抓好疫情防控和稳经济措施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以抗疫成果促进复工复产。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夯实“四方责任”,落实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和市级要求,严格规范闭环管理、测温扫码、核酸检测等防疫要求,分区分级实施社会面防控措施。指导企业制定规模疫情下闭环运行服务保障预案,争取更多企业纳入全国和北京市“白名单”保障范围,帮助企业解决到岗用工、物流运输、入境返京等困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持续加力助企纾困和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全市中小微企业纾困18条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45条措施,以及我区57项任务清单,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直达快享。加大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将金融服务向受疫情影响企业倾斜,引导和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涉疫保险产品。持续发挥“服务包”机制作用,用好12345企业服务热线,精准对接、及时回应、主动解决企业诉求,指导企业创新发展,完成年度生产目标。落实市级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推动营商环境改革5.0版政策落地见效,高质量完成101项任务。
多措并举稳定物价和扩大就业。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保供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保供稳价联盟,组织各连锁企业、应急保供小分队做好“点对点”物资供应,动态监测储备生活必需品和日常应急物资,确保市场平稳、保障有力。加大就业培训力度,面向各类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1万人次以上。扩大重点群体就业,逐一跟踪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加大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精准服务,多渠道挖掘岗位资源,开发公益性岗位,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案,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或升学。
(二)精准施策高效调度,全力以赴保住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最大努力稳住工业产值。建立部门、属地、企业三级责任体系,细化分解指标任务,加大亿元以上企业调度力度,并把产值完成情况与企业“服务包”、纾困政策、扶持政策、评优争先相挂钩。促进新投产项目、上规潜力企业发力,深度挖潜亿华通、星际智造、天科合达等新落地企业产值增量,确保全年新增规上企业不少于13家。生物医药产业担起主导产业重任,推动热景生物抗原检测试剂扩大市场份额,完成金沃夫升规上平台。
加强谋划储备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抓新开、抓续建、抓增量、抓储备,进一步促进有效投资增长,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快推进临空区线性工程安置房等61个在建项目施工进度,推动广方大街等41个手续办理项目开工建设,最大限度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全年20亿元区政府投资全部下达、243亿元专项债到位使用,完成241亿元城南行动计划投资任务。聚焦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领域,主动谋划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紧抓三、四季度供地窗口期,加快土地上市步伐,推动6宗住宅用地、1宗产业用地、5宗集建地尽快上市。
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实行促进商务领域发展若干措施,启动“礼”享大兴消费季主题活动,新增发放1600万元消费券,强化“夜经济”、智能化家居家电进社区、城市打卡、网红店培育、金融促消费等模式,大力刺激汽车销售、家装建材、商场餐饮消费。依托味道云图和京港地铁合作契机,推进地铁四号线周边商业联动促销,打造沿线区域商业消费带。加快出台首店支持政策,吸引一批知名品牌首店落户大兴,力争新光界、沃尔玛山姆会员店、上德中心年内开业。启动大兴文博馆方案设计,实现京南文化旅游度假区一期开工,打造70个精品民宿院落,整合文旅资源,推出20条精品旅游线路、南中轴国门骑行线路。
持续发挥重点领域支撑作用。加快商品房预售手续办理,增加商品房有效供给,引导房企创新销售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加速商品房去化。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推动恒丰银行、渤海银行新设立支行存贷款业务迁入我区,深化华夏银行总行、建行北分与我区战略合作,稳住大额存贷款客户,实现存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指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新场景、租赁非公房屋孵化器等项目支持,推动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收入实现增长。
多方联动开源增收。稳步做好非税挖潜工作,加大土地增值税清缴力度,推动集建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应缴尽缴。扎实做好税源涵养工作,高度关注300家重点纳税企业动态,加强分析监测及外迁预警,杜绝出现“企走事留”情况。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财源储备,拓宽增收来源。深化“分灶吃饭”体制,出台加强镇级预算管理指导意见,依托财源建设评估办法,设立专项奖励资金,持续激发财源建设动力,不断提升财政资金规范管理水平。
(三)聚焦“产业大兴”全面发力,进一步增强地区高质量发展后劲
高标准建设临空经济区。聚焦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临空区目标,编制出台《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新动力源的意见》,统领临空区发展。按照“五个最好”标准,推动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营。出台促进航空物流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尽快恢复国际货运航班。持续推进贸易数字化示范区建设,不断优化数据跨境流动试点服务平台和“京贸兴”新型国际贸易服务平台功能。落实打造“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战略,高起点规划设计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消费枢纽。加快平台载体和重大项目建设,顺丰华北智慧物流总部基地年底竣工验收,综保区医药孵化器(一期)、京东智能产业园主体结构封顶,中央公园一期、国际航空总部园、医疗器械园、榆垡商业项目、南洋投资跨境电商供应链运营中心开工建设,再生医学产业园、上海医药北方运营总部、民航科创基地完成手续办理。
全面汇集园区发展动能。生物医药基地,加快扩区征地开发进度,推进首医大校本部项目一期开工建设,实现谊安集团大兴生命科学园等4个项目开工,沃森创新疫苗产业园等8个项目竣工,科兴凯信厂区等8个项目投产。氢能示范区,推动南区一期、二期完工,新建不少于3座加氢站,引入氢能企业近百家,力争年营收超10亿元。大兴经开区,编制低效用地转型方案,完成华商、优你特、双兴建筑等企业5.4万平米标准厂房转型升级,引入重点企业不少于20家,举办2022年T-EDGE全球创新大会,加快市级最佳营商环境示范区建设。中日示范区,推动控制性详细规划尽快获批,加快国际创新服务中心一期建设,用好RCEP企业综合服务线上平台,引入国际合作创新项目50家。商业航天基地,完成起步区审批规划,加快一级开发建设,围绕商业火箭研发、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等领域,加快重点项目对接落地,储备项目不少于20家。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启动建设生物样本库及智算中心、科技支撑服务平台,有效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水平。高标准组织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活动启动仪式,吸引落地一批前沿创新成果。实施《大兴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全年落地区级应用场景示范项目不少于12个。支持产业园区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中心,新增区级以上研发中心3个。充分利用闲置厂房资源,加大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力度,累计建设总数不少于65家。
完善产业政策和招商引资举措。评估修订“1+N”产业政策体系,制定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及指标交易办法,落实有序促进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升级意见,释放政策引导效应和产业发展空间。成立招商智库,组建招商专家顾问委员会,坚持驻外招商机制,建立重点项目招商专案制度,编制产业生态图谱,力争引进综合纳税千万级企业10家、百万级企业100家。
(四)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
不折不扣完成“疏整促”任务。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确保27项任务三季度全部完成。扎实推进“基本无违建区”创建,严控新增违法建设,加大治理腾退力度,拆除违法建设建筑面积33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350公顷。完成97处施工围挡、50处临时建筑、11处铁路沿线环境精细治理,对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开墙打洞”、群租房等问题动态清零。建设便民服务网点55个,加快京南物流基地转型升级,持续改善环境秩序。
高标准实施城市更新。大兴新城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获批,启动安置房、城市会客厅建设。加快市场路活力中心、大兴宾馆二期等项目建设,实施22个“小空间大生活”城市微空间改造。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启动老楼加装电梯90部。推动拆迁滞留项目扫尾和棚改项目“拔钉子”,力争完成剩余13个滞留项目和1个棚改项目清理,启动海子角、辛店棚改项目搬迁腾退,棚改安置房开工5694套、竣工1611套。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千方百计抓好稳产增产,确保粮食、大豆、蔬菜播种面积分别达到12.3万亩、1.24万亩和23.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4900亩,加快国际植物新品种综合测试中心和健康种苗检测中心建设。持之以恒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220个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40个村内污水管线建设。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加快大白楼村、老三余村等宅基地改革试点。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持动态巡查、常态监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
(五)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精心绘就新大兴新国门美丽底色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开展“一微克”行动,不断提高施工工地、裸地扬尘精细化治理水平,完成22家VOCs企业“一厂一策”评估工作,启动2家餐饮综合体油烟集中治理试点,持续开展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源联合执法,积极做好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严格落实“河长制”,启动永兴河第二再生水厂、西红门第二再生水厂建设,推进小龙河、永定河平原段清理整治,完成22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控平台建设,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保持水质稳定达标。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实行风险管控,未利用地强化巡查保护,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拓展绿色宜人空间。聚焦临空经济区、南中轴延长线沿线、永定河生态带等重点区域,深挖造林潜力,完成1万亩平原造林。建设公共绿地13.78万平方米,推动城市增绿和绿地更新。深入落实“林长制”,持续推进新型集体林场挂牌,逐步推行新型集体林场养护经营模式,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森林覆盖率达34%的年度目标。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积极推动任务落实。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重点企业地源热泵示范、整区域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完成安定循环经济园设备主体安装,力争年内投入使用,加快“1+12”垃圾中转站体系建设,确保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7.5%。多种形式宣传绿色低碳理念,倡导居民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六)更加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提高社会兜底保障能力。建设筹集政策性住房15775套,竣工政策性住房6000套,开展特殊困难家庭公租房配租,让群众安居更安心。加快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建设进度,推进区级智慧养老平台改造提升,开展社会救助领域专项巩固提升行动,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体系。完成“三沿五区”以外60%散坟治理,实现节地生态安葬区乡镇全覆盖。完成九龙家园等7个小区老旧供热管网改造,以及23个严重“水黄”小区改造,确保居民供热、用水安全。深化人才交流、产业协作、消费帮扶,高质量完成京蒙协作和对口援疆任务。
加大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引进3所优质学校,力争第四实验学校10月底开工,组建兴华中学教育集团,推进首创团河定向安置房(东城)配套学校、礼贤镇孙家营完小建设。加快北大医院南院区建设和区医院新址立项手续办理,实现天宫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用,力争完成观音寺街道、清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丰富“新国门”文旅品牌内涵,举办金秋演出季等活动200余场,实施惠民工程1000余场,让群众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生活。
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举全区之力,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卫生区。坚持接诉即办和未诉先办相结合,优化“每月一题”“热线+网格+创城+创卫+X”工作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2个,保持综合排名位居全市前列。制定“大兴社区复兴计划”三年行动方案,完成18个村撤村建居,完善“拉家常”议事会机制,深化“物业超市”服务模式,完成剩余21个业委会(物管会)履职试点,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健全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村)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稳定。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持续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赶超创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社会治安秩序。延伸推广出租房屋旅店式管理模式,持续推进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做好防汛工作。精准防范化解金融等各领域风险挑战,修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推进新型智慧安监信息化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