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公司)、中心,各街道办事处:
《大兴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实施方案》已经2017年3月10日区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3月21日
大兴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实施方案
为传承和推广新区地方特色武术文化,打造传统特色武术文化品牌,大兴区将创建"全国武术之乡"。根据《"全国武术之乡"管理办法》,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通过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组织开展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武术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积极参与健身的意识,激发健身热情,在全区形成崇尚武术、参与健身、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目标
(一)创建目标。
启动我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工作,成立区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创建工作方案,准确分析我区武术运动发展现状,递交创建申报报告书。按照创建工作方案,根据分工落实成员单位责任,推动武术运动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力争2017年全面达到国家"全国武术之乡"标准并长期保持。
(二)创建指标。
推动形成文化、旅游、教育及各属地、各群团等部门组织齐抓共管、全社会参与的局面,重点完成《"全国武术之乡"管理办法(试行)》中的11项主要指标。
1.贯彻落实国务院在《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中提出的"三纳入"政策,武术事业经费纳入本区财政预算。
2.区体育局设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武术之乡工作,有办公地点和办公设施。
3.全区至少具备能容纳4块武术套路比赛场地、千人以上观众席、配套训练馆及辅助性配房和设施的体育馆。
4.开展武术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警)营的"六进"活动,辖区内二分之一以上的学校开设武术课。
5.经常参加武术活动的人数占本区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
6.每年开展4次以上武术竞赛和交流活动。
7.每年至上参加2次由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武术之乡比赛和其他武术比赛。
8.中国武术段位人员不少于1000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不少于2000人。
9.有1所以上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武术馆校或武术俱乐部,并为市级以上专业队输送优秀武术运动员。
10.大力开展传统武术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工作,至少有1个拳种达到市级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
11.建立本地武术宣传网站和相应媒体平台。
三、领导机构
区政府成立大兴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副书记、区长,开发区工委副书记崔志成担任,副组长由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和各镇街行政一把手组成(具体名单见附件1)。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体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区体育局局长于宝贵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区体育局副局长刘国亮、区武术协会主席侯川担任。办公室主要职责为:按照大兴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领导小组的部署,具体负责全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工作的实施;掌握分析全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工作进展情况;负责起草重要文稿和有关会议的组织工作。
四、重点任务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制定武术发展规划。根据大兴区实际,按照目标定位准确、推进举措有力的原则,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五年武术发展规划,积极发展武术产业。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依托和市场推动作用,促进武术文化健康发展。
2.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各镇、各街道要成立创建武术之乡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到人。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社会团体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形成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各界组织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组织网。充分发挥区武术协会和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太极拳协会等各级武术组织在推动创建"全国武术之乡"过程中的作用和优势,建立完善符合武术事业发展需要,社会武术组织蓬勃发展的武术运行机制。
3.积极开展武术赛事活动。每年开展4次以上地域特色鲜明、组织运作规范、社会反响良好的武术竞赛和交流活动。积极参赛、办赛,通过赛事活动建立相对稳定的武术项目传承人、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和武术汇报表演队伍,将传统武术打造成具有节庆、赛事、民俗、地域特色的武术文化品牌,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重点传承、保护和发展。
(二)广泛开展武术"六进"活动。
1.在区内重点学校开设武术课,派出武术教练和体育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武术,提高身体素质。将全区各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纳入武术培训计划,提高体育教师武术项目运动水平,通过各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将武术项目向全区进一步推广普及。
2.积极推进武术"六进"活动、太极拳健康工程、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建设,实施武术会员制,加快武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举办形式多样的武术交流活动,普及推广武术运动。逐步实现教材编排、教学体制、培训推广、教练选派、竞赛表演和评比表彰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稳步增加武术人口。
3.发展充实镇街武术项目习练点。在有条件的镇街文体中心设立武术习练场,扩大晨、晚练点武术活动规模,组建武术运动表演队,定期开展习练、表演活动,推动落实武术项目进社区。
(三)挖掘和保护传统武术。
1.完善武术传承体系脉络。编制传统武术拳谱,体现大兴区主要武术拳械门类的历史渊源、主要特点、代表人物及传承发展脉络。
2.重视挖掘整理工作。开展传统武术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工作,保护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拳种,认真做好各级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推荐、认证和使用工作。
(四)创建武术宣传平台。
1.创建大兴区武术宣传网站和媒体平台,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及互联网,对本地武术文化、发展理念、推进举措、活动成果等进行及时有效宣传,不断提高武术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2.通过拍摄微电影、教学片和宣传片,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大兴特色武术民间故事,组织摄影爱好及武术爱好者实地拍摄习武场景和人文景观,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平台推广宣传,扩大大兴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扩大武术体育产业发展规模。
1.扶持推广武术类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鼓励各行业、各属地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武术运动项目。做好武术项目特色品牌活动和赛事的宣传工作,扩大特色项目的影响力。加强对体育市场开发、场馆经营、赛事服务、社会培训开展情况的宣传报道。
2.充分发挥西红门创业大街"昆仑决"世界搏击中心、新媒体产业基地"捍能国际"体育文化产业基地的专业优势,培育发展体育消费市场,着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等体育产业,进一步带动体育消费转型升级。
3.挖掘和传承大兴区优秀武术文化,弘扬武术精神,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助力提高大兴文化的影响力和软实力,使群众通过习练武术,深入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兼备的人才。积极开展健康医疗和武术养生方面的服务,扩大健康城镇受众人群,为提高大众身心健康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
组织相关部门学习《"全国武术之乡"管理办法》,广泛开展宣传发动,扩大武术的社会影响力,形成尚武、崇武、练武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资料申报阶段(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
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市体育局的指导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认真准备各项创建资料,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集成册,向国家体育总局审批部门进行申报,做到资料齐全,印证材料完备。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
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严格按照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要求,落实经费和场地,开展创建活动,做到精心准备、积极实施、务求成效。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市体育局联系,做好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六、工作职责
区委宣传部:负责武术之乡创建、验收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区体育局:负责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制定工作规划、年度计划;负责组织武术教练员、辅导员、拳师的培训和考核;负责建立和完善武术之乡档案管理等工作。
区编办:统筹大兴区编制情况,根据大兴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工作需要,对大兴区武术组织的人员编制进行审批。
区人力社保局:负责大兴区申办"全国武术之乡"有关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
区发改委:协同相关部门共同编制《大兴区武术发展规划》,负责将重大武术建设项目列入全区发展规划。
区财政局:将武术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负责全区全国武术之乡创建经费保障和经费拨付工作。
区教委:会同区体育局、区武术协会等单位做好武术进校园工作。推动武术传统项目学校或武术特色学校的创建,在有条件的学校开展青少年武术段位评审、武术协会会员注册工作。组织和发动各中、小学教职工和学生参加武术锻炼,不断提高全区中小学校园武术普及率。
区经信委:负责大兴区武术组织网站建设及信息平台建设。
区文化委:做好大兴区吴式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整理和挖掘其他武术项目的历史遗产,做好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区广电中心:按照区委宣传部部署,会同区体育局、区武术协会等单位做好武术教学片、宣传片的拍摄和制作工作;根据创建"全国武术之乡"的宣传工作需要,派出记者参与武术宣传,充分利用大兴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做好武术宣传工作。
区武装部:负责会同区体育局、区武术协会等单位做好武术进军(警)营活动,组织和发动各部队参加传统武术练习,积极参与武术交流活动。
区旅游委:协同区体育局、区武术协会等单位做好武术展演和武术赛事活动,积极开发大兴区武术项目的旅游产业资源。
区总工会:负责会同区体育局、区武术协会等单位做好武术进企业、进机关活动,组织和发动各企业、各机关单位工会组织积极开展武术健身。
团区委:负责会同区体育局、区教委、区志愿者联合会、区武术协会等部门和组织,号召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积极服务武术事业,联系在区大专院校开展武术项目进大学活动。
区妇联:负责组织和发动社会各界妇女同胞积极投身武术健身,会同区体育局、区武术协会等单位做好武术进社区活动。
区园林绿化局:负责相关所属公园的武术健身场地建设,做好配套宣传及标识指引工作。
区史志办:编制和修订武术传承体系脉络。以历史志书体例记述本地武术发展历史全貌的文史资料,能够清晰地反映大兴区主要武术拳械门类的历史渊源、主要特点、代表人物、传承和发展脉络。
区武术协会:协助区体育总会做好各晨(晚)练点、武术辅导站的武术组织建设;配合区体育总会做好武术培训和交流活动,积极推动大兴特色拳种的传承与发展。负责协助区体育局、教委、武装部、团区委、妇联、总工会、各镇、各街道等单位做好武术"六进"活动。
各镇、各街道:负责协助区体育局、区教委、区旅游委、区武术协会等单位做好武术进街镇活动,积极组织和发动辖区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学习传统武术。
附件:1.大兴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大兴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任务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