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复垦、农村环境整治、揭网见绿

来源:区创城办  日期:2022-01-21 17:41 打印 【字体:

  大兴区2021年提前完成

  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任务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增绿 营造花香林密大兴生态

  1998+131+22  构建生态新模式

  大兴区在“留白增绿”“见缝插绿”“揭网见绿”等方面持续做“加法”,扩大绿化面积,优化生态环境。2021年8月底超额完成“战略留白”临时绿化市级任务,全年实现揭网1998处,临时绿化面积达131公顷。通过“绿化群+微绿化”的生态重塑模式,布局南五环和南中轴沿线,建成狼垡城市森林公园、旧宫城市森林公园、西红门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公园等各类公园22处;实现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愿景,宜居宜业生态优势凸显。

  复垦 建设大美农林新景观

  19.59公顷 提前完成土地复垦任务

  2021年,大兴区把拆除腾退土地的后续建设作为增加绿色空间的重要抓手,抓住造林绿化窗口期,完成19.59公顷土地的复垦工作。复垦土地通过种植苜蓿、玉米、小麦等作物,充分发挥耕地作用,与本区丰富的林木资源相结合形成农林镶嵌互补的大美农林景观。

  治理?打造农村生态样板区

  65+6520 提升农村生态环境

  2021年,大兴坚持以“创城”“创卫”工作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前完成65个村庄环境治理年度任务。清理积存垃圾6520余吨,清理生活污水粪污直排溢流440处,拆除私搭乱建1823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2.63万余处,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揭网见绿 从“能绿 尽绿”

  到网红打卡地

  2021年以来,大兴区将“揭网见绿”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建立“周报送、月调度”机制,强化见绿工作调度,协调辖区边界地块权属,加强地块核实,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治理目标和责任人,压实裸地秃斑治理责任,全面摸排苫盖绿网地块,采取简易绿化、种植农作物等方式开展揭网见绿工作,逐步对各地块开展“揭网见绿”工作。

图片1

  △北臧村镇向日葵花田

  瀛海镇在完成7个工业大院,约300万平方米疏解整治的基础上,结合“揭网见绿”工作要求,充分融合周边绿化公园的特点,对腾退后闲置地块种植农作物。通过种植油菜花和向日葵等农作物与景色形成互补,实现四季无裸露土地的目标,因地制宜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并且成功晋升为网红打卡绿地。

图片2

  △瀛海镇油菜花地

  旧宫镇以治理裸露地块扬尘、减少大气污染、美化周边环境、还空间于人民为工作目标,从2020年开始对裸露超过6个月的土地开展简易绿化。2020年对位于南五环外、京台高速西侧的拆迁地播种了870余亩草花;2021年继续在城镇范围内查找拆迁、退腾后裸露的地块,根据土地区域位置、闲置时间、土壤条件等,因地制宜、分类绿化,宜绿则绿,宜荒则荒,适地适草。对位于旧宫集贤地区、五环国际东侧、榴乡桥东、聚贤公园周边约800余亩的适宜绿化的裸露荒地进行覆土、增绿。

  不仅仅是瀛海镇、旧宫镇,大兴区各镇街积极开展“揭网见绿”工作,既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又给周边群众提供绿色休闲空间,满足群众对生活环境提升的美好期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口袋公园 用绿色填补城市斑秃地带

  “口袋公园”工程也称小微绿地建设工程,最能见证大兴区绿色工程的发展变迁。

  天宫院街道、桐城办公楼等地块代征绿地施工前,往往沙尘漫天,如今这些地方已经形成迷你小花园等街头绿地景观。附近“土著”居民表示,相比现在步步皆绿的大兴,以前的大兴则更像一块“土疙瘩”。

图片3

  △天宫院街道融汇社区

  以代征绿地、边角地、废弃地以及闲置地建设的“口袋公园”被网友认为其增绿效果更为见微知著。附近居民纷纷表示:“相比于新建的大型城市森林公园,出门500米就能见到的小微绿地才是真正散落在大兴居民身边的绿色生态空间。毕竟不是所有居民都住在森林公园周边。”

图片4

  △大兴区三间房村

  2021年,黄村镇三间房村通过“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探索出了“拆、管、建”三步走新措施。在区发改委的统筹调度下,对周边空地整治再“发力”,将曾经的工业大院聚集地打造成一处乡村口袋公园,让“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成为生活常态,满足村民休闲娱乐需求。

  农村环境整治 实现优美宜居新气象

  聚焦“乡村振兴”大背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在区发改委、区农业农村局的统筹调度下,全区科学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坚持以绿治乱、宜绿则绿。积极推广使用良种壮苗,优先使用保障性苗圃培育的苗木开展乡村绿化。对村庄周边缺株断带、林相残破的河流公路两侧林带、环村林带、农田林网等进行补植修护,构建完整的村庄森林防护屏障。

图片5

  △大兴区礼贤镇

  利用林间空地补植树种,促进天然更新,优化森林结构,培育健康稳定的多功能森林,构建优美森林生态景观,让村民、游客亲近森林、感知森林、享受森林。依托龙头村的自然禀赋,在原有十几种树木的基础上,新增树木品种,提高观赏性,提升乡村绿化率,让森林走进村庄,让村庄拥抱森林。

图片6

  △大兴区龙头村

  村庄新增环村林达38000㎡,实施平原造林等绿化美化1300余亩,新建广场2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7处。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多种花卉,形成“红砖”、绿树、蓝天的交相呼应美好画面,实现“庄内有绿地、院内有花果、路渠有绿荫、村郭有生机”的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