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瀛海镇人民政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兴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中教实验学校)、大兴精华学校(以下简称:精华学校)就区域教育提升战略合作暨初中学段综合素养提升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此次签约为瀛海教育实现“共生共荣、共建共享、共创共赢”,共筑瀛海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签约仪式由瀛海镇副镇长张硕主持,瀛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小凯,中教实验学校校长崔建梅,精华学校董事长廖中扬等参加了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中教实验学校、精华学校双方分别对瀛海镇党委、政府在推进此次项目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表达了感谢之情。崔建梅校长表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华学校的入驻,给中教实验学校带来了新生机,期盼与精华学校的合作,弥补师资不足,带动素质提升。中教实验学校作为一所本土学校,会继续以开放的心态,全力谋发展,与精华学校携手为镇域教育品质提升和满足老百姓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做不懈努力。
廖中扬董事长表示精华学校自去年落户瀛海以来,受到瀛海镇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领导的期望就是精华学校的办校初衷。精华学校聘请了二十余位特级教师,把海淀、西城、东城这些教育强区的优秀师资引入大兴瀛海,就是希望让更多瀛海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为瀛海的教育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李小凯同志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瀛海镇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高度关注并且重点投入的社会事业领域。近几年,瀛海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之所愿,政之所行。今天,瀛海镇党委、政府,中教实验学校,精华学校三方签署《区域教育提升战略合作暨初中学段综合素养提升项目合作协议》,是瀛海教育协作共同体迈出的第一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提供了新机遇,整合了新优势,展现了新作为,走出了新路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兴实验学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兴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前身是全国第一家集体农庄(红星集体农庄)的配套子弟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教职工120名。特级、正高级教师1人,市级骨干4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6人。现学校是全国足球特色校、北京市足球传统校、全国棒垒球基地校;北京市文化建设示范校、北京市中小学文明校园、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研究型建设学校、北京市优秀少先队大队、大兴区优秀团支部、大兴区艺术、科技优秀学校,连续获得大兴区教育教学一二等奖。
学校根植历史、立足未来,结合现实,坚持以尊重(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的成长节律和身心需求、尊重地域资源)为基、以教师提升为根、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期待·唤醒——人人不同各个精彩和谐共生”的办学理念、“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的育人目标;凝练确立“学劳结合”的育人方式。将老校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赋予新内涵,即,好好:多样都好、长久好(久好);学习:学知识、习能力,学劳结合;天天向上:尊重成长节律、教育规律,每天进步一点点、每次进步一点点。初步构建“久好”育德体系。
学校立足地域特色,将地域资源变学材,构建“南海子地域特色实践”课程,衍生了“古琴”“面塑”“中国鼓”“书画”“舞蹈”“合唱”“科普戏剧”“小礼仪”“小营养师”“小记者”“足球”“棒垒球”“轮滑”“短道速滑”“国际跳棋”等诸多有影响力学生成长特色。学生相继获得“首都新时代好少年”、“大兴区十佳队员”、“大兴区十大习惯之星”、“北京市优秀班集体”、“FPSPI未来问题解决国际项目”中国赛区优质项目团队等荣誉。
学校正努力建设“随时可学、随处可学;学得深入、学得丰富”的综合社区型学校环境,正深入学长制管理、不断探索“以学促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努力成就每个生命的精彩。
北京大兴精华学校
精华学校创办于 1978 年,是国内领先、享有盛誉的北京知名中高考辅导学校。“成为北京高考第一品牌”是精华学校的使命。精华学校立足“助力人生关键时刻”的核心价值,致力于帮助每个学生“完善人格,提高成绩”,依托 40 余年来专注中高考的办学底蕴,系统化、专业化的教研考研成果,成绩提升项目管理策略和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为每个北京考生提供融合应试能力和人格素养培育、卓有成效的一体化成长解决方案。
秉承“专业、创新、开放、共赢”的理念,精华学校致力于以教学考试研究和数据智能研发为驱动,赋能公立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考试服务、教学研究、成绩分析、培优指导等系列产品和服务。
精华学校旗下拥有中高考全日制、一对一、鼎级o班、艺考培训等多条不同类型的产品线,其中包括北京市规模最大的高考复读学校和中考复读学校。
近年来,每年约有 20 位精华学子考入北大清华。精华学校为北京上百所公办中学提供教学考试研究以及培优指导等服务。
2021年1月,大兴区瀛海镇政府、大兴区教育委员会与精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在瀛海镇原红星中学校址开办精华学校(非营利性民办中学),以此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