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诈骗花样多 时刻防范不放松

来源:区创城办  日期:2022-06-24 10:46 打印 【字体:

  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金融知识不丰富”“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对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运用不熟练”“部分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等条件,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购买养生产品”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诱骗老年人做投资,骗取老年人的“养老钱”,侵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小编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带您识破骗局,提高防骗意识,守好“钱袋子”。

  案例一:“以房养老”骗局

  “李叔叔,我们这个项目稳赚不赔的,您的房子住着,房子升值部分我们给您变成钱,房子还是您的,又多挣不少钱,多好啊”一家公司的业务员王某经常向附近小区住户李某夫妇推销自家“理财产品”。“以房养老”、高额回报,比自己孩子还要关心自己的养老问题,李某夫妇心中对这个小王的好感与日俱增。没过多久,老两口想着先试试,反正房子不过户,于是在小王的指导下,将名下房产抵押给孙某,在获得人民币500万元后当即向放贷人孙某支付了首月利息及“服务费”15万元,其余的钱交给小王“理财”去了。打这开始,热情的小王变成了冷漠的王业务员,最后成为了陌生人王某。直到老两口收到催债通知,他们才知道房子快保不住了,报了案。王某最终落网,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决有期徒刑十四年。

图片1

  这就是典型的“以房养老”骗局,用“房产证闲置在家也无用”诱骗老人将房屋抵押,宣称每个月还可以领取高额利息,将老人的房产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待老人抵押房屋后,骗子则会卷款跑路,导致老人房财两失,一把年纪还要卖房还债。

  案例二:“高息投资”骗局

  “我们公司有非常好的项目,不仅收益高,还能免费旅游”“新投资风口,自己当旅游产业老板,未来带孙子旅游都不花钱”,以李某等人的话说,他们给这座城市的老人们带来了一个绿色文旅项目。在这个噱头影响下,老人们参观了公司,看了标书,还有林林总总的投资合同。如此经营规范的大公司,还有高学历海归人才担任法务和理财经理保驾护航,似乎这投资稳赚不赔,绿色生态旅游产业的前景已经浮现在大家的脑海里,年息18至25的高回报率似乎已经唾手可得。在高额利润的吸引下共有200多人投资了900多万元。当然,回报和旅游都是假的,李某等人收到集资款后,人去楼空。最后,李某等人被抓获,李某被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

图片2

  这就是典型的以高额的利润回报来诱骗老人投资的骗局。还有其他谎称有高额利息回报,让老人投资理财产品的,都是典型的投资诈骗。这些骗局常见套路是在小区通过赠送小礼品等方式获取老人的联系方式,再用无比热情的关怀获得老人的信任,然后谎称有高额利润、利息回报的投资渠道,诱骗老人投资,一旦拿到投资款后,就携款潜逃。

  案例三:“虚假养生”骗局

  “大型养生保健讲座免费预约,名额有限,先报先得,报满即止,报名即有礼品赠送”张老伯被这则小广告吸引,报名去听了某药企的健康咨询讲座。“中风、牛皮癣、高血压……”几乎包治百病的神药宣传语,再加上工作人员请吃饭、发放奖品等攻势,张老伯多次购买该产品,共花费10万元之多。但这神药到了张老伯这里却药效全无。

  经查,该产品无法提供供货商资料及检验合格证明等,且产品并无上述功效。

  张老伯感觉被骗,起诉到法院,请求解除合同。法院予以支持,判决该公司退还张老伯7万元。

  这是典型的谎称能够养生,将实际并无保健作用的产品高价卖给老人的案例,经营者为了非法盈利,假借免费诊疗、赠送礼品、大打亲情攻势等方式,对保健品的作用进行夸大宣传,设置消费陷阱,让老年人以远远高出实际其产品价值的价格购买保健品和保健服务,甚至销售伪劣产品,对老年人的身心造成重大伤害。

图片3

  法官提示

  不法分子为了骗取老人的养老钱,“连环套、计中计”,无所不用其极。为此法官提示,老年人要提高自己反诈意识,及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遇事要多与子女沟通,特别是认为自己被骗时,更要第一时候告知子女,让子女一起帮忙报警、固定证据,积极进行维权。

  天上不会掉馅饼,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投资理财须谨慎,不要相信任何高收益、高回报的投资。只有时刻紧绷反诈弦,才能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安享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