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兑换小礼品、垃圾制作小手工、垃圾分类课本剧......11月10日,榆垡镇“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走进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大兴二分校,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的“花样宣传”,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在全镇推动垃圾分类意识入脑入心入行,人人争做“垃圾分类”小能手。
垃圾积分超市进校园
活动当天,垃圾分类指导员们为学生发放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表彰了垃圾分类小标兵,还组织了垃圾分类积分超市兑换进校园活动。孩子们拎着平时攒的饮料瓶、吃剩下的水果皮、使用过的草稿纸......来到现场,按厨余、有害、可回收和其他垃圾分类,将大包小包的垃圾放入四色桶中,换取文具或是生活用品。学生程子涵说:“非常高兴参加这个活动,是一次特别的体验,不仅用垃圾兑换了一些小奖励,还又学到了垃圾分类的小知识,特别有意义!”
据了解,自从《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榆垡镇通过垃圾分类积分超市推广,使积分兑换模式成为生活常态,分类积分置换日用品,让群众感受到“会分类,惠生活”。目前,全镇已在村、社区设置了43个可回收垃圾分类积分网点,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让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我的作品是一台自制饮水机,只要轻轻打开瓶盖,水就会自动从吸管流到杯子里......”“我的作品叫《柿柿如意》,它是用枯树枝和彩色粘水制作的,你们看像不像一棵柿子树,漂亮吗?”在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分享课上,学生们展示着自己用纸盒、饮料瓶、吸管、纸杯等废品制作的小手工,一个个富有创意的作品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传达了环保理念。
据榆垡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构建可回收体系,让垃圾变废为宝,榆垡镇按照“每个村(社区)建设1座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标准,全面推进分类驿站建设,并落实专人管理,做到应收尽收,推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大力提倡就地利用,比如拆违产生的砖块、废旧轮胎等,用来建设花坛和小景观,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