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不仅能填饱饥饿的肚子,更能温暖人心,甚至感动一座城。在大兴,有这样一位饺子馆老板,十年来风雨无阻,每天坚持为周边社区近二十位空巢老人免费送餐,用行动诠释了这份温情,他,就是陈时田。
2014年3月,陈时田辞掉打拼多年的高薪工作,怀揣创业梦想,从东北老家来到北京大兴,凭着退伍军人破釜沉舟的劲头儿,开起了一家饺子馆。为人热情的他很受顾客喜欢,越来越多的回头客让他的小店慢慢红火起来。
“陈老板,能不能帮个忙?”一天,陈时田接到一通电话,原来是有位顾客想请他送餐,对方表明自己的母亲行动不便,而她又因工作忙回不去家,很担心老人吃不上饭。
“行,没问题,您放心吧!”陈时田二话没说,挂了电话便准备好饺子,按照顾客留的地址送了过去。他说,在那个外卖服务还不普及的年代,顾客跟他张了这个口,就肯定是没办法了,总不能让老人饿着,跑一趟没什么。
“孩子,太麻烦你了,谢谢你了!”老人感激的话语让陈时田心里涌进暖流。他七岁时母亲离世,来北京创业后父亲也不在身边,这一句“孩子”,触及了他的思亲之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陈时田想,老年人是最需要关心帮助的群体,能为老年人尽一份力,也是为社会作贡献。于是他允诺老人,以后每天都会给老人送餐。
这件事情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陈时田的心中,生根发芽。渐渐地,他发现附近社区有很多空巢老人,有的不仅行动不便,经济上也有困难,于是他不仅毅然承担了免费送餐任务,还为有困难的老人免除了餐费。
“记得第一次去给孙大爷送餐,就吓了我一跳”陈时田回忆说,孙大爷家住黄村东里社区,说话吃力,行动不便,那天他拎着饺子按响孙大爷家门铃,听到应答后就在门口等,5分钟、10分钟过去了,还不见孙大爷开门,他担心老人会摔倒,着急了,边摁门铃边喊:“孙大爷,孙大爷……”直到又听到里面的应答声才放心。
终于,门打开了。原因是行动不便的孙大爷从床头到门口要挪动15分钟。陈时田看了心里特别难受,五味杂陈,这么近的距离对于老人而言却那么漫长,短短的几步路,是何等的艰难。自此,陈时田更加坚定了服务老人的决心。一位、两位、三位……通过自己的饺子馆,服务了附近社区十几位老人,每天免费送餐,这一送就是十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我不在的话,我爱人送,或是我的店员送。”陈时田说,每天上午11点前,肯定会把饭送到老人家里,不光是送餐,还会帮老人收拾餐桌,聊上几句,问问老人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十多年过去了,老人们也真的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家里的钥匙会给他,家里有事会跟他说,完完全全信赖上了这个无亲无故的“家里人”。
在这十年间,有的老人离开了,又有新的老人加入进来,陈时田一如既往,用“一碗饺子”温暖他们。与此同时,陈时田还在大兴区政府和兴丰街道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公益带头人。从最初只有几个店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到后来成立“北京惠民志愿服务联盟”,以他为“灯塔”的志愿者已经发展到了500多人。
他们每个重阳节都会去养老院送饺子、送服务,每个雷锋日都会去社区捡拾白色垃圾,每天都会去交通路口值勤站岗,疏导交通,还经常开展垃圾分类、文明引导等各类活动。多年公益行,点滴惠民善举汇流成河,不仅温暖了很多人,影响了很多人,在社会上播撒了爱与希望的种子,陈时田个人也获得了北京孝星、首都最美志愿者、大兴榜样等多项荣誉。
坚持是一种信仰,价值远非金钱所能衡量。陈时田的助老济困行动还在继续,他的陈记老馅饺子馆特设了老年餐桌,以十几元的微薄饭资,换得老年人一份饱足与欢愉。快递外卖员、退伍老兵、环卫工人,也能在这家小小的饺子馆感受到别样温暖。
在陈时田的店内,有这样一块牌子——“如果你真有需要,请你小声告诉我,我能解决你一顿温饱”。陈时田说,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他不求回报,只希望对方在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传递这份温暖与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