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大兴|站在大兴,展望第二个“十年”

来源:区创城办  日期:2025-02-28 17:15 打印 【字体: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间,北京大兴凭借政策红利和区位优势,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显著提升,逐步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202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个“十年”开启之际,北京市出台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赋予大兴区“协同发展示范区、繁荣开放国门新城”定位,揭开未来发展格局一角。

  从大兴视角展望协同发展未来,“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将提升输出能级,产业协作与区域协同进一步优化,“向世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将逐步成型。

  在刚刚结束的春运中,大兴机场共运输旅客605万人次,较去年增长8.09%。这座被寄予厚望的国际航空枢纽,是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的重要一员,拥有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民航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8月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增强北京等国际航空枢纽洲际连接能力和全球辐射能力,支撑“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在去年9月举行的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大兴机场推进会上,首都机场集团透露,到2035年,将投资近千亿元改造提升京津冀机场基础设施,大兴机场以补充运行资源,提升运行品质为核心,持续巩固标杆地位。

  在2025年大兴区政府重点工作中,“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织密国际航线网络”等赫然在目。远期,大兴机场将续建跑道、航站楼、卫星厅及配套交通设施,实现规划中的“完全体”。

  “双自贸区+综保区”政策在大兴叠加。2024年12月30日,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二期封关运行。这是全国目前唯一一个跨省级行政区划的综合保税区,面向京津冀,辐射华北,是连接全球的门户及窗口。

  2024年12月31日,北京市委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体制机制优化工作方案》。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大兴将推动大兴机场临空区大兴、廊坊两个片区的一体化发展,形成特色化、差异化错位发展格局。

  在临空区大兴片区,国际消费枢纽、国际会展中心、国际航空总部园、国际数据口岸等一批重点项目蓄势待发,未来十年,这些项目将见证一座航空新城的崛起。

  今年1月,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企业——北京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甲醇重整高温膜燃料电池增程系统,作为船用动力在河北雄安新区成功试航。

  2023年5月出台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协同发力点。氢能是“六链五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兴区前瞻布局的重点产业。

  目前,大兴氢能产业已掌握全产业链成熟技术,示范区已落地氢能企业230余家,建立多条京津冀跨区域氢能运输示范线,示范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国家级氢能产业高地”逐步成型。

  从京津冀范围看氢能产业,北京拥有雄厚的研发创新实力,天津在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及检测等方面具有优势,河北可再生能源丰富、拥有重型物资运输需求,大兴氢能将在未来十年迎来重大机遇。

  春节前夕,京雄快线北京段盾构区间进入铺轨阶段。该工程也称雄安轨道交通R1线,连接雄安新区与大兴机场。预计今年建成通车后,从雄安城市航站楼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仅需30分钟。

  京雄快线对形成京雄一小时都市圈、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津兴、怀兴城际铁路也将大兴机场纳入京津冀快速通勤圈,未来还将延伸至城市副中心和首都机场,实现“轨道上的机场群”。

  2月20日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表示,2025年,京津冀三地交通部门将持续推动首都“新两翼”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进R1线等项目建设,力促京雄高速二期主体完工。大兴作为连接首都“新两翼”的重要交通节点,将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在营商环境、公共服务方面,大兴区通过京津冀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区,推动高频事项跨省办理。目前已与保定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两地政务服务标准化对接。

  目前,京津冀三地已实现234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大兴区通过电子证照互认进一步简化跨区域办事流程。此外,还在大兴机场临空区等重点区域推行企业跨区域迁移“一网通办”,实现营业执照异地“办理、发放、领取”。

  2月6日召开的大兴区2025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指出,在京津冀区域层面,“一核两翼”桥梁纽带和战略腹地带来协同发展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由落子布局转向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新阶段,“这是大兴发展的最强动能”。

  展望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个“十年”,笔者认为,大兴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立足“三区一门户”定位,将推动更高水平要素流动、产业协作和制度突破,构建全新发展空间,成为京津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跳板”,树立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协同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