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定镇以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将移风易俗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的方式,逐步破解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节俭、崇德向善的乡村新风尚。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更成为基层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参与的生动样本。
积分体系覆盖移风易俗全领域
安定镇在推行积分制时,注重将乡风文明要求具象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规则。例如车站村,采用移风易俗“积分制”的激励模式,引导村民们积极参与到家庭积分制体系中,村民们用积分兑换奖品。宣传员经常性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宣讲会,对本村移风易俗积分制工作进行宣讲和解读。从文明行为、红白事办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获得表彰、遵纪守法等方面,对村民进行“积分”评比,为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积分评比的积极性,村委会在中秋节时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可凭积分排名兑换奖品。积分制体系得到了村民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大家积极投入到维护乡风建设、自觉纠正不文明现象的行动中来,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良好风气,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向深入。
通过将移风易俗行为与物质奖励、精神荣誉直接挂钩,村民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党建引领与多元共治相结合
安定镇在积分制推广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例如,御林西苑社区探索“现代里坊制”,以20户为“坊”,每坊设“坊长”负责日常事务协调,通过“好里坊”议事会机制解决邻里纠纷,推动政策宣传和文明实践落地。同时,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主动简办婚丧事宜,以模范行动带动群众效仿。这种“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的模式,有效破解了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邻里关系疏离、诉求响应不畅的难题。
文明新风浸润乡土大地
1、环境焕新:村民主动参与村庄清洁,通组路、庭院卫生状况大幅改善,形成“人人争积分、户户比文明”的氛围。
2、风气净化:红白喜事简办成为常态,如孝子祠法事取消宴席和鞭炮,仅保留简单仪式,节省开支超十万元;“一碗烩菜办丧事”等新习俗逐渐普及,厚养薄葬理念深入人心。
制度完善与文化培育并重
安定镇的实践表明,积分制推进移风易俗需把握三个关键:
1、精准施策:根据村情民意动态调整积分规则,避免“一刀切”。
2、多元激励:除物质奖励外,增设“文明家庭”“好公婆”等荣誉称号,增强精神获得感。
3、长效常治:将积分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信用体系建设结合,形成“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闭环。
安定镇的探索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提供了有益参考。未来,需进一步总结经验,推动积分制与数字技术融合,实现精细化、智慧化管理,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